全国人大代表瞿海建议加快推进承接产业转移——
“湘南示范区”平台升级
v
瞿海代表
【声音】
湘南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是我省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进一步扩大开放、加快发展开放型经济的一个难得机遇。
2011年10月6日,由郴州市牵头向国家发改委申报的“湖南省湘南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获得批复,湘南3市的发展迎来里程碑式的重大机遇。
“以郴州为例,1年多来,郴州充分发挥湖南‘南大门’和扩大开放‘桥头堡’的区位优势,解放思想、先行先试,承接产业转移、发展开放型经济取得明显成效。”谈及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给郴州带来的甜头,全国人大代表、郴州市市长瞿海欣喜之情溢于言表。
瞿海说,积极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是国家统筹区域协调发展,加速中西部地区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重要举措。我们将通过加快推进示范区建设,引导加工贸易企业集聚发展,促进承接产业创新提升,构建现代产业体系,进而推动我省开放型经济跨越式发展。
【背景】
国内各种要素成本上升,使示范区承接产业转移的平台、资金、劳动力等要素要求增高、成本增加。
富士工业园总投资150亿元,将承接家电和机械制造关联企业80-100家,形成6平方公里开发规模;台达电子二期完工后,将带动引进60余家配套企业,在周边形成近20家外包厂,提供就业岗位5万个……1年多来,郴州产业承接呈现出由低端向高端、由粗放向“两型”、由配套向总装、由分厂向总部发展的良好局面。
瞿海介绍,郴州坚持以承接平台建设为重点,实施“承接产业转移三年行动计划”,从2012年起计划用3年时间,建设标准厂房1000万平方米以上、引进转移型企业1000户以上、实际利用内外资1000亿元以上、实现工业增加值1000亿元以上。2012年,郴州新建成标准厂房363.3万平方米,总量居全省第一位;承接产业转移项目365个,居全省第一位;实际利用外资7.5亿美元,同比增长19.5%,总量连续11年居全省第二位;实际到位内资268.8亿元,增长19.1%,总量居全省第三位;外贸进出口总额27.8亿美元,增长80.2%,增幅居全省第一位,总量从2011年的第五位跃居全省第二位;加工贸易进出口总额19.1亿美元,增长311.7%,总量居全省第一位。
但是,由于当前国内各种要素成本上升,特别是土地资源供应趋紧、劳动力成本和其他一些要素成本上升、融资困难等多重压力并存,使湘南示范区承接产业转移的平台、资金、劳动力等要素要求增高、成本增加。同时,受沿海企业、产业转移遭遇瓶颈,待转移企业自身资金困难,承接地凸显土地紧张,以及外资企业待遇国民化等诸多因素影响,给湘南承接产业转移推进示范区建设带来一些困难和问题,制约了进一步发展。
【建议】
支持示范区加快承接平台升级,以专项资金支持加快建设。
建议国家支持湘南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加快承接平台升级,重点支持郴州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升格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郴州经济开发区升格为国家级经济开发区、长沙海关郴州办事处升格为郴州海关、郴州出口加工区叠加保税物流功能升格为综合保税区。建议国家参照沿海或安徽皖江、广西桂东等地相关政策和成功做法,以专项资金扶持湘南3市承接产业转移重大平台建设、承接产业转移和对外贸易企业物流补贴。(刘文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