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谷”舒展美丽新画卷
——访全国人大代表、荆门市委书记、市长万勇
图为:万勇接受记者采访。
本届“两会”《政府工作报告》对荆门发展有何启发?“中国农谷”建设有何新进展?昨日,记者在京专访了万勇代表。
打造“鄂中城市群”
记者:《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城镇化要遵循客观规律,您认为城镇化的规律是什么?
万勇:城市要合理布局,特大城市、大城市要控制规模,避免过度膨胀;中小城市和小城镇要增强发展后劲,形成城市群。
记者:荆门市怎么践行这一要求?
万勇:从顶层设计出发,打造“鄂中城市群”,与“中三角”建设相契合、相衔接。
第一个层次,荆门市中心城区正在建设的新区,用五年时间,打造成大城市。第二个层次,利用钟祥、京山、沙洋滨江滨湖、生态良好的优势,打造成三个中等城市。第三个层次,建设4个镇域小城市,分别是钟祥的胡集、京山的宋河、沙洋的后港以及屈家岭。第四个层次,围绕大城市和三个中等城市,打造新农村社区。
这样,荆门城镇化空间格局实现大中小相结合,布局较为均匀。
2016年实现“小康梦”
记者:荆门市规划在2016年全面实现小康,相比全国2020年的进度,提前了4年?
万勇:这是我们经过科学分析、理性测算得出的结果。
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全面小康”六大类23项指标,荆门有9项指标已经或接近完成,有9项指标通过努力可以完成,但还有5项指标需要艰苦努力才能完成。一是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要达到50%,我们才接近30%。二是单位GDP能耗0.84吨标准煤/万元,我们2011年的数据是1.32吨。三是环境质量指数要达到100%,我们这一指数为84%。四是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5%,我们才2%。五是科研经费占财政支出2.5%,我们还不到1%。
针对这些差距,我们需要进一步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广新兴战略产业。在继续做大经济总量的同时,降低能耗与排放,提高经济发展质量。
抓好三个“农谷”示范区
记者:荆门建设“中国农谷”已上升成省级战略,你们如何确定农谷建设路线图?
万勇:推进“中国农谷”建设,荆门重点抓好三个示范区建设。一是农谷核心示范区,占地700平方公里;二是“荆三角”示范区,占地1360平方公里;三是杨竹流域,占地165平方公里。
在这三个示范区,我们发展高科技农业、信息化精准农业。我们建立了袁隆平、傅廷栋等6个院士工作站。全市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达69%。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面积达到50万亩。农民专业合作社基本覆盖全市镇村。新增10亿元龙头企业7家。推进农产品深加工,去年与前年相比,农产品加工产值与农业总产值之比由2.1∶1提升到2.5∶1。今年,我们的目标是提升到2.8∶1。(陈会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