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负老区人民全面小康梦
——访全国人大代表刘雪荣
刘雪荣代表正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陈会君 摄)
“现在我们常说‘中国梦’、‘中国梦的湖北篇’,各市州也应有梦想的目标。作为一市主官,您梦想中未来的黄冈是什么样?”
4日,记者提出这个问题后,全国人大代表,黄冈市委书记、市长刘雪荣脱口而出:“富裕、文明、美丽。”
他进一步阐释:“富裕”是基础,包括了老百姓的富裕、财政的富裕、物质的富裕、精神的富裕;“文明”是要挖掘丰厚的文化资源,提升城市的文明程度;“美丽”是搞好生态环保,让黄冈保持山清水秀。
谈履职
最在意的建议是振兴大别山区
记者:您已连任两届全国人大代表了,能简单地谈下履职感受吗?
刘雪荣:今年是我第六年以人大代表的身份走进人民大会堂,同前五年一样,在我心头,神圣感、使命感油然而生。作为湖北选出的118名全国人大代表之一,我们平均每人代表了50多万湖北父老乡亲,肩负着他们的重托。如果我没有履行好职责,就辜负了人民的期望。
记者:能给我们讲一个您提出的印象深刻的建议吗?
刘雪荣:应该是关于促进大别山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建议吧。从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任期开始,我就和我省的其他代表委员一起,连年提这个建议,或是形成书面的正式建议、或是大会发言、或是通过媒体表达。欣慰的是,现在大别山革命老区振兴规划已在国家的酝酿之中。
说变化
革命老区加快了追赶的步伐
记者:过去5年,您担负着市长重任,体会到黄冈的变化是?
刘雪荣:一是工业化进程加快了。2006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仅59亿元,去年达到326亿元;2006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只有199家,去年达到882家。
二是基础设施跟进了。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到480公里,在建219公里,县县通高速;仅用两年,建成458公里的大别山旅游公路,打开了山门。今年底通车的武黄城际铁路,将进一步改变黄冈的时空格局。还完成了60公里的连江支堤整险加固,对一批泵站、水库进行了整险加固。
三是城市变漂亮了。已实现省级“四城联创”目标,正在创建国家级卫生城、园林城、文明城和环保模范城。
四是民生改善了。实现了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全覆盖,文化、教育、住房保障等社会事业和民生工程都有了长足的发展和进步。
现在的黄冈虽与发达地区和省内先行地区尚有差距,但无疑已经加快了追赶的步伐。
谈未来
理清思路,黄冈酝酿更大作为
记者:您对黄冈的未来有何憧憬?
刘雪荣:总体来讲,黄冈还是欠发达地区。按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指标测算,全国的小康实现进程超过80%,黄冈只有77%。主要是在工业化和城镇化两大方面落后:全省第二产业比重已超52%,黄冈仅39%;全省城镇化率已过53%,黄冈仅37%。所以,黄冈的全面小康还任重道远。
记者:那黄冈有何赶超计划?
刘雪荣:经过这些年的不断探索和实践,我们初步形成了一个相对完善的发展战略体系。
在宏观层面,我们将高举“红色大别山、绿色大别山、发展大别山、富裕大别山”的旗帜;在中观层面,我们确立了“开放先导、创新驱动,一区两带、试验跨越”的“开创”战略,即建设临港经济区,借助长江经济带与大别山旅游经济带、武汉城市圈试验区与大别山经济社会发展试验区的政策叠加机遇,营造强大的“黄冈气场”;在微观层面,我们主要是实施“双强双兴”,即强工兴城、强农兴文的发展重点。我们有信心,理清了发展战略、思路的黄冈,一定能更加有所作为,不负老区人民全面小康的梦想!(记者 李保林 黄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