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 > 代表团主页 > 湖北 > 新闻报道

辛喜玉:十年履职路 为民鼓与呼

来源: 湖北日报  浏览字号: 2013年03月05日 10:09

    辛喜玉,女,61岁,丹江口市丹赵路办事处腊坪村三组村民,十届、十一届、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

  “当了十年代表,就像上了十年大学。”连任三届全国代表,辛喜玉感慨万千。
  辛喜玉今年61岁。来自农村基层的她,虽然文化程度不高,但已累计提交了大大小小的建议100多条,70%被采纳并付诸实施。“十年前头一回来北京,我只准备了一条建议,和其他代表一比,心里挺不是滋味。”回去后,她每天看书,补习法律、政策知识。随着议案建议的数量、质量逐渐往上走,她的建议逐步得到代表们的认可。“很多人问我,你又要养鸡,又要种树,哪来那么多时间准备建议?我每年6月份开始,都会花半年的时间调研、走访和梳理建议,我的联系点也遍布全国,许多热心人参与。触角伸得广了,提出的问题就更有普遍性。”辛喜玉说。
  “此外,我来自农村,最了解农民在想啥、需要啥,对农村、农民的困难我有着切身的感触,所以声音‘接地气’,被采纳率也高。”
  履职十年,辛喜玉改变了很多。初上“两会”的辛喜玉,坐在小组讨论的会场一角,几乎没有一句发言。她连连摇头:“真是惭愧。但我心里知道,人民选我当代表,该为人民说话。”
  如今,辛喜玉的议案和建议,从农村土地税费到农村医疗、教育、养老、生态农业,涉及的问题方方面面。湖北代表团的分组讨论,她到得早,走得晚。遇见国家部委工作人员,她总要拉着他们谈政策提建议。
  家乡也在变。20多年前,辛喜玉的生活,苦得她“眼泪都流干了”。而今,她在家背后的荒山上开发了500多亩经济林,还建起年产20万只的养鸡场。一家人一年乐呵呵就赚个七八十万元。“退耕还林把荒山变成了金山,给农民免税又让金山变成了金库。国家政策就是我们农民的‘绿色银行’。”说起自家和家乡的变化,辛喜玉喜悦得要流泪。
  去年“两会”,辛喜玉给李克强副总理送了一罐来自丹江口水库的清水,表达南水北调水源地群众的心意。今年“两会”,她再次呼吁,加强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的环境保护和生态保护,确保一泓清水北送,希望能引起更多人关注。(黄璐)
编 辑: 孟玉
责 编: 孟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