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 > 代表团主页 > 山东 > 新闻报道

滨州市委书记张光峰:城镇化必须解决好农民入城后市民化问题

来源: 齐鲁网  浏览字号: 2013年03月09日 14:21

  

  全国人大代表、山东省滨州市市委书记张光峰接受齐鲁网记者采访

  “目前,我们必须要纠正关于推进城镇化的认识问题。”3月7日,全国人大代表、山东省滨州市市委书记张光峰在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山东代表团分组讨论会上发言表示,我们不能把“城市化”片面理解为主要发展大中城市,也不能把“城镇化”片面理解为只发展小城镇。

  讨论会上,张光峰结合滨州市的发展情况,提出了如何推进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建议。

  “围绕城镇化,我们既要大胆探索又要加快推进,还要因地制宜积极落实。滨州目前城镇化水平较低,面临着亟待发展的问题。滨州市的执行化率低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全国城镇化平均律是52.57%,山东省城镇化率是52.4%,而滨州目前还达不到50%。”张光峰认为,尽管滨州这项工作落后于全国水平,但是如果滨州市政府在推进城镇化方面把握得当、把握准确,今后的潜力会很大。

  纠正城镇化认识问题

  张光峰强调,我们必须纠正关于推进城镇化的认识问题。城镇化是农村人口转化为城镇人口的过程,不能将城镇化简单的理解为将平房变成高楼,搞成了房地产式的城镇化。城镇化是中国发展的一个大战略,城镇化不是简单的城市人口比例增加和面积扩张,而是要在产业支撑、人居环境、社会保障、生活方式等方面实现由“乡”到“城”的转变。

  视农业现代化为重中之重

  “推进城镇化发展,我们必须要把农业现代化作为重中之重。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城镇化的推进是非常艰难的事。”张光峰表示,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的意义不仅限于农村发展,实际上也是新型城镇化的基础。只有实现农业现代化,才能在解决农业劳动力与农耕用地的同时不危及粮食安全,农民的收入才能有大幅改善,才能为城镇化的推进提供微观经济基础。

  必须推进人的城镇化

  张光峰明确表示,城镇化是与人的发展水平密切联系的,新型城镇化的核心是人的城镇化,光靠土地城镇化是无法达到真正的城镇化的。

  “户籍制度是农民工市民化的最大保障。没有户籍制度的改革,也就没有真正的城镇化,没有公共服务的平等,也难以真正推进城镇化。”张光峰认为,要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这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在推进“人的城镇化”的道路上,任重而道远。

  解决农民的后顾之忧

  “我们现在要考虑,你搞了城镇化,农民到底要去干什么?把失地农民的保障和安置一定要解决好,土地是农民最重要的生产资料和生活保障,农民一旦失去土地,无论生产生活还是今后的发展都会面临严峻的考验。建立什么样的失地农民安置和保障机制,是加快推进城镇化绕不开也必须统筹情况的问题。”在张光峰看来,推进城镇化发展就要解决好农民入城后的市民化问题,比如需要解决进城农民的就业问题,其次是住房问题、社会保障问题和随迁子女的教育问题。

  针对滨州市在推进城镇化发展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张光峰表示,在政府的主导下,要鼓励企业积极参与,必须要高起点规划、科学化布局、可持续发展,不要盲目跟风,更不能片面的推进城镇化发展。(记者 满倩)

编 辑: 孟玉
责 编: 孟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