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 > 代表团主页 > 江苏 > 新闻报道

李学勇:在科学发展中创造新业绩

来源: 新华日报  浏览字号: 2013年03月10日 08:59

2013年3月9日,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省长李学勇接受新华网专访,与网友谈江苏省发展。

3月9日下午,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省长李学勇应新华网之约接受专访。在近一个小时的采访中,他畅谈了江苏推进科学发展的新进展新举措。

“3月8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江苏代表团,与我们共商国是,让我们倍感亲切和温暖。总书记充分肯定了江苏的发展成就,同时也对江苏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在简短的开场白中,李学勇与网友们分享总书记到江苏代表团参加审议的难忘时刻。

接下来的访谈中,主持人提问,作为经济大省,江苏如何按照党的十八大的新要求,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这些年来,江苏经济一直保持运行平稳、稳中有进的良好态势。”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李学勇坦陈,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客观存在,有的还比较突出,必须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为中心,深化产业结构调整,加快从要素驱动发展为主向创新驱动发展转变,努力实现更有质量、更有效益、更可持续的发展。他为网友们描绘出一幅江苏经济转型升级的“路线图”:调整产业结构突出“高轻优强”,推进自主创新突出企业主体地位,增强增长动力突出有效需求拉动,提升江苏经济的整体竞争力。

“谋民生之利,解群众之忧”,主持人关注李学勇在今年省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的这句话,更关注江苏如何把“民生优先”落实到每一位老百姓身上。“我们不仅坚持这样的理念,更重要的是一个方面一个方面地抓好落实。比如今年提出实施新的十件民生实事,就细化为33个具体指标,目的是让实事可操作、社会可监督、群众可感受,真正让老百姓得益受惠。”李学勇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钉钉子”精神,保障改善民生就要发扬这种精神,切切实实地去兑现去落实。既立足当前办好实事,又着眼根本构建体系,同时高度关注困难群众生活,关注平均线以下的群众,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所有群众。比如,按照江苏新一轮扶贫帮困标准,目前全省年人均纯收入低于4000元的低收入人口还有147万户、411万人,这就是当前脱贫攻坚奔小康的一个重点。“江苏既是工业大省,也是农业大省,统筹城乡区域发展,‘三农’工作仍是重中之重。”在谈到统筹城乡区域发展时,李学勇介绍,江苏城镇化有比较好的基础,扎实推进城镇化,促进城乡发展一体化,重点是提高质量,推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结构合理、协调发展。李学勇说,对区域协调发展,我们将继续实行“一地一策”,坚持分类指导,苏北通过跨越发展如期建成全面小康,苏中通过特色发展进一步提高全面小康水平,苏南通过率先发展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围绕培育新的增长极推动沿海科学开发,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不同区域各展所长、优势互补、协调发展的好局面。

在回答江苏如何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时,李学勇分析说,江苏人口密度大、环境容量小、生态比较脆弱,这一特殊省情决定了江苏必须也只能走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的道路。重点是做好“蓝、清、绿”三个字的文章,通过强化节能减排、强化环境整治、强化生态建设,让天更蓝、水更清、地更绿,让人民群众喝上干净的水、呼吸新鲜的空气、吃上放心的食物。

“坚持科学发展,推进‘两个率先’,必须有好的作风作保障。”访谈结束时,李学勇特别表示,我们一定要落实好中央和省委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有关规定,言必信、行必果,以实际成效取信于民。把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的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结合起来,按照总书记对江苏工作的重要指示,以推进“两个率先”的实践谱写好“中国梦”的江苏篇章,我们就一定能在科学发展中创造新业绩。 (记者 陆峰)

编 辑: 温会兵
责 编: 余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