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 > 代表团主页 > 上海 > 新闻报道

代表审查预算报告较真“找茬” 财政投入科技要重转化率

来源: 东方网  浏览字号: 2013年03月07日 16:43

image

图为东方网记者采访李斌代表。

  “财政对科技投入后,有多少成果转化为生产力?与以往相比,现在的科技转化率有什么变化?”分组审议现场,平时话语平和的全国人大代表李斌,较真地问起前来听取意见的财政部工作人员。

  上海代表团上午分组审查计划报告和预算报告,在认真翻看去年预算执行和今年预算草案后,李斌代表向现场的财政部人员追问,财政部门在科技支出一项中,为什么没显示科技成果转化为社会效益的数据?他对记者说,“我关心的是,财政扶持资金投入前,科技成果的转化是多少?现在又是多少?关键不要钱投进去了,研究成果还放在那里,一点不流动,那有啥意义。”

  审议“中场休息”十分钟,李斌代表走到财政部工作人员座位前,工作人员马上递上一张纸,上面详细抄写了2012年财政科技投入情况,和近5年来科技经费投入情况。李斌代表仔细看了看,认真地说,“我还是希望看到财政投入后,科技成果转化的数据对比。”

  “后半场”审议还没开始,李斌代表又走到前来听会的国家发改委工作人员身边。他说,自己所在的企业制造液压泵,不少材料都要依靠国外进口,比如一个小零件,国外的材料可以用上几年,国内的材料3个月就磨损了。“国家在抓大产业的同时,不能一味地放小,基础配套设施、材料技术也要重视。”李斌代表说,总理政府工作报告也说,不能放弃传统产业,而是要加快升级改造。总书记来上海团审议时,也强调,要尽快形成自己的核心技术。“这些看似基础的材料技术,我们不用一味依赖外国,还是要有自己关键技术。”

  李斌代表是来自生产一线的高级技工,对如何形成创新机制感受深刻。他说,科研人员不能闭门造车,一定要下到生产一线,一线技术工人也要走进实验室,和科研人员一起研究问题,设计、工艺、制造融合在一起,“总之一句话,科技创新既要有自觉意识,又要有体制机制保障,没有自己的核心技术,只能仰人鼻息。”(刘华宾、刘歆)

编 辑: 孟玉
责 编: 孟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