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 > 代表团主页 > 上海 > 新闻报道

姚海同代表:只有了解社情民意才能代表人民

来源: 东方网  浏览字号: 2013年03月04日 16:32

image

图为全国人大代表,上海市委副秘书长、市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秘书长姚海同代表与网友互动。

  人大代表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细胞,怎么样让这些细胞保持生命力和活跃性?对此,全国人大代表,上海市委副秘书长、市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秘书长姚海同表示,人大代表实际上是人民代表大会的主体,所以人大代表的工作是一项基础性的工作。但是人大代表又必须密切联系人民群众,只有在人民群众当中了解社情民意才能够代表人民,代表选民来反映这些社情民意来履职。这些年,上海的代表工作在人大常委会的领导下做了很多探索,也是非常有益的探索。主要有三个方面:

  第一,这些年来上海的代表工作形成了比较好的格局,在历届市人大常委会探索下,形成代表工作格局是这样的,就是由人大常委会统一领导,由各专门委员会和工作委员会分工负责,由人事代表工作委员会统筹组织协调。市和区县、乡镇人大和街道人大代表联络室上下联动,这样的格局在上海已经初步形成了。

  第二,加大了代表书面意见督办的力度。上一届上海市人民代表大会有860多名代表,五年累计一共提出书面意见是4960多件。这些书面意见当中,有很多是给政府提出的真知灼见。怎么能够把这些意见认真办理好,好的意见能够被政府采纳,这是我们人大常委会多年来探索的工作。我们探索了主任会议督办方式,就是由人大常委会的主任和各位副主任带队,由有关专门委员会组织,由提出相关书面意见的代表一起参加,到有关办理单位面对面地督办。

  在督办过程当中,代表们发表意见也是直截了当的,和承办单位充分合作。最后由人大常委会的主任、副主任提出办理这些书面意见的要求,收到很好的效果。比如一位上海人大代表提出本市无碘盐的供应网点比较少,现在已经采纳并解决了这一问题,本市非碘盐供应点已经增加到1300多个。

  第三,上海建立了街道代表联络服务机构。2009年市人大开始进行这方面的调研,在这个基础上,前年在全市全民推行和规范建立街道代表联络机构。目前全市99个街道已经全部建立了人大代表联络室,并且落实了场所和经费。这一问题解决后,使代表、选民和选举单位有了密切的联系,通过联络室,全国人大代表和市人大代表、区人大代表联系更加密切,市、区人大工作更好地进行了互动。另外,代表们积极地出主意、想办法,帮助街道推进了各方面工作。(方翔、毛丽君、刘歆)

编 辑: 孟玉
责 编: 孟玉

相关文章

按回车键在新窗口打开无障碍说明页面,按Ctrl+~键打开导盲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