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代表团审议"两高"报告 桑国卫参加审议
12日,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贵州代表团举行全体会议、分组会议,审议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和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
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农工党中央主席桑国卫作为贵州团代表参加审议。全国人大代表、贵州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栗战书,全国人大代表、省长赵克志参加审议。外交部副部长宋涛参加全体会议,听取意见和建议。
代表们对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去年的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两高"报告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贯穿了司法为民的理念,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实事求是,代表们表示完全赞同。
赵克志说,"两高"工作富有成效,报告总结成绩客观实在,部署工作措施有力,完全赞成和拥护。"两高"报告有四个突出特点:一是贯彻了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突出强调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着力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营造公正、高效、权威的法治环境。二是体现了依法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责,着力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加强队伍建设,提升队伍素质、审判质量和司法公信力;不断强化法律监督、强化自身监督、强化队伍建设,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与社会和谐稳定。三是贯穿了司法为民的理念,把司法为民作为根本出发点和立足点,着力强化司法保障,强调解决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顺应人民群众对法院和检察院工作的新要求、新期盼。四是彰显了求真务实的作风,用精炼的语言、朴实的文风,实事求是总结了一年来的喜人成绩,印证了依法治国的进步历程。我们将认真贯彻这次全国"两会"精神,抓好中央和省委一系列决策部署的落实,与各级法院和检察院一道,全面做好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共同推动贵州科学发展、和谐社会建设迈上新台阶。
崔亚东建议,希望"两高"对贵州省"两院"工作给予支持和倾斜,解决长期制约贵州省司法工作的编制问题、增加人员,帮助协调有关部委加大对贵州省两院政法转移支付资金的比例,进一步加大对涉法涉诉工作的指导,帮助理顺铁路法院、检察院改革后管理体制机制问题。
陈俊平建议,加强审判工作的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内部监督要完善机制,外部要主动接受人民团体、新闻媒体等各方面的监督,把提高素质放在首位,加强教育培训,继续推进"两高"队伍建设,结合贯彻落实国发2号文件精神,在编制、装备等方面加大对贵州"两院"的投入力度。
杨贵新建议,建立健全纪检部门、法院、检察院联合接访制度,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切实解决执行难问题;进一步推动完善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相结合的大调解体系,以便更好地化解社会矛盾。霍瑛建议,"两高"出台促进贵州省"两院"科学发展的意见,在人力、物力、财力、编制、机制等方面加大对贵州"两院"的支持力度,尽快构建系统化、标准化的教育培训新体系,提高法官、检察官社会管理能力和司法公信力。陈萍建议,提高基层法官职级和经济待遇,特别是解决国家级贫困县法官的问题,在人口集中的乡镇设立检察室,解决编制和人员,加强检务保障;探索"两院"和党政部门之间人员流动机制,解决县级"两院"人员流动滞后、缺乏活力的问题。祝德光、孙诚谊建议,进一步理顺涉诉信访工作的办理关系,建立正确的利益导向机制、合理分流的甄别受理机制、对非法上访者的约束机制,加大渎职侵权行为及其危害的宣传,扩大查处范围;更多支持贵州基层"两院"建设,适度开展立案风险评估工作。
在全体会议上,杨凤玲、郭子仪、吕建军、邓志宏、魏永柱、杨秀锡、宋新民等代表围绕"两高"报告,对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两院"工作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外交部、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有关负责同志到会听取意见。(万群 冉斌 王兵 杨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