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台“老记者”谈今年两会“新感受”
刘欢 任沁沁
新华网北京3月10日电(记者刘欢 任沁沁)香港《文汇报》北京新闻中心执行总编辑彭凯雷已经参加了十四年全国两会报道,被同事们称为“两会通”。在他眼里,今年两会与以往最大不同在于:“民生”议题更为火热。
“民生成为大会最耀眼的关键词,大部分议题都围绕着民生展开,实实在在,掷地有声,很接地气。”彭凯雷告诉记者,他在会前就策划了一系列题目,涉及住房、医疗、安全、教育等,“可以看出,未来五年,民生至上”。
已五十出头的台湾《中国时报》记者王铭义早在1990年就开始参与报道两会。“‘十二五’规划是一个统领大陆今后5年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纲领,两会期间我听到代表委员对规划草案的各方面讨论,比较容易得出一些结论、判断,从而更好帮助台商抢食‘十二五’规划商机大饼。”王铭义告诉记者。
台湾《联合报》记者陈东旭也表示,“十二五”规划推出后,台湾企业如何获得新的成长机遇和空间,大陆企业如何赴台投资等议题,是他今年两会报道的重中之重。
在采访中,彭凯雷发现,与前些年相比,代表委员们更为“时髦开放”。应用新媒体已从前几年的个别现象成为一种潮流。微博拓宽了听取民意的渠道,成为为民众解疑释惑的真实平台。
中国目前有4.5亿互联网用户,网络成为两会代表委员们倾听民意的重要途径。今年全国两会召开之际,众多代表委员都开通了微博,实现与民众更为直接的沟通。
彭凯雷还感慨于代表委员们对海外媒体不断开放的姿态。面对海外媒体,代表委员们比以往更愿意表达自我。
他注意到一个细节:采访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书记张春贤时,有一个问题由于采访时间不足,张春贤没来得及回答。当天晚上,彭凯雷便接到了张春贤秘书的电话,就这个问题进行了详细解答。
王铭义说,今年仅是旺旺中时集团的《中国时报》《旺报》《工商时报》三份报纸,参与报道两会的记者人数就达8位,两岸经贸合作议题是大家共同关注点之一。他表示,两会是大陆每年一度的政治热季,此时释放的信息量最大、最多,是台湾记者了解大陆的一个重要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