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伯媒体:“两会”——了解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生动窗口
人民网3月8日电 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和全国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正在中国首都北京召开。国际社会对此极为关注,阿拉伯媒体对两会的重要议题、政府工作报告、“十二五”规划中的经济社会发展措施,以及政府未来将采取的旨在改善人民生活水平、缩小收入差距的措施进行了报道。
阿联酋《联合报》7日刊登题为“中国力压物价以维护社会稳定”的文章。文章说,中国今年将抑制通货膨胀与缩小贫富差距作为经济工作的重点,以维护社会稳定。中国政府还将扩大内需制定为长期战略,鼓励个人在基础设施、公用事业和金融服务等领域的投资。
阿联酋《海湾报》6日发表题为“中国承认存在社会矛盾,并计划采取措施实现稳定”的文章。文章提到,通货膨胀及由此引发的社会矛盾,是中国正面临的问题。物价上涨对低收入人群产生的影响尤其明显,因为食品价格上涨的速度比其他商品更快。
沙特《经济时报》网络版发表题为“中国投入三分之二预算改善民生”的文章,文章指出,相对于实现经济高速增长和 “十二五”期间7%的经济增长速度目标,中国政府对调整经济结构和改善大多数人的生活水平投入了更多关注。
埃及《日出报》7日报道说,中国政府加紧努力,通过援助和开发扶贫,并且致力于在(2011年到2020年)十年内基本消除绝对贫困,届时将人均年收入低于1196元的贫困线大幅提高(人均日收入约0.5美元)。
科威特通讯社7日则援引中国商务部长的话说,由于国内和国际局势的复杂性,包括汇率波动、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原材料和劳动力成本提高,以及国内劳动力短缺,中国出口今年可能会实现温和增长。今年,贸易顺差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将继续下降。
路透社阿拉伯语版7日援引中国外交部部长杨洁篪在“两会”期间就中国的对外政策和对外关系召开的记者招待会上的话说,目前中美关系的氛围是良好的。如果美国不停止对台出售武器,那么它会将中美关系置于危险之中。(王晶编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