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民生促稳定印象最深
代表委员听取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侧记
初春的北京已是暖意融融,一如代表委员们参政议政的热情。
3月11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举行第三次全体会议,听取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的工作报告。
庄严的人民大会堂又一次迎来代表委员们坚实的脚步。
当被问及对王胜俊院长即将作的工作报告有什么期待时,重庆代表鲁善坤说,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后,保障宪法和法律的有效实施就显得很重要,所以最关心法院如何采取措施更好地解决执行难问题。
黄紫玉是一位来自香港的全国政协委员,她表示很关注如何提高基层法院的司法水平问题,基层法官的法律素养提高了才能更公平公正地办案,所以她希望从王胜俊院长的报告中了解一些新情况。
下午三时许,王胜俊院长从容走上发言席,开始作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
“去年,最高人民法院受理案件12086件,同比下降6.99%;审结10626件,审限内结案率为98.31%。地方各级人民法院受理案件11700263件,同比上升2.82%;审结、执结10999420件,审限内结案率为98.51%,结案标的额15053.43亿元。”
开门见山的一组数字,简要地概括了过去一年适应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和新特点,紧紧围绕三项重点工作,人民法院大力加强审判、执行工作和自身建设所取得的工作成绩。
接下来,王胜俊院长用朴实的语言和翔实的数据,对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依法惩治犯罪和妥善化解矛盾、积极回应人民群众的关切期待、继续推进司法改革、大力加强队伍建设、更加注重接受监督等六个方面的工作,向人大代表们一一报告。
台下,5000多名代表委员神情专注,对国家最高审判机关的年度工作进行听取、审议和民主监督。
“深入推进三项重点工作”、“以党建带队建、以队建促审判”、“弘扬司法核心价值观”、“创新和加强审判管理”、“全面推行量刑规范化改革”……2010年人民法院工作的一个个亮点,无一不是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的生动实践。
“各位代表,面对新形势下的发展机遇和挑战,人民法院将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严格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责,为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王胜俊院长话音刚落,大会堂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这掌声,是对最高人民法院“十一五”收官之年工作的充分肯定,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对全国法院和法官的热切期待。
“王胜俊院长的报告用了很多数据,扎实可信,我个人感觉过去一年法院在保民生、促稳定方面提供了坚实有力的司法保障,实现了人民群众的要求期待。”刚走出会场,广西代表晏平接受采访时说。
山西代表马小平是法院的特约监督员,他说王胜俊院长狠抓法院队伍建设,狠抓公正、廉洁、为民司法,所以法院在老百姓中的公信力在逐年提升。
河南代表樊会涛是一位科技工作者,他对王院长报告印象最深的是法院在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和谐稳定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在解决诉讼难、执行难问题上下了很大工夫。
安徽代表缪学刚关注的则是报告中的司法改革问题。他说,人民法院从实际出发,司法改革力度在不断加大。
“我注意到,王院长今年的报告中有很多新内容,像任职回避的规定、防止办关系案的规定等等。”央视著名主持人崔永元委员指着他特别列出的一条条内容介绍说,“司法工作每年都有那么多的新变化,我对中国未来的法治建设充满信心!”
今天,人民法院工作接受了一年一度代表、委员的听取、审议和民主监督,但成绩属于既往,在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的道路上,人民法院依然承载着沉甸甸的关切和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