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代表热议食品安全 打击食品违法应“零容忍”
武寅
张金锁
杨亚杰 本组图片 赵禹/摄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但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层出不穷,增白剂、瘦肉精、甜蜜素争相上了餐桌,给百姓的健康造成一定的危害。那么,食品安全问题要怎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呢?日前,几位全国人大代表亮出了自己的观点。
全国人大代表、吉林省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张金锁
设立食品安全投诉中心
全国人大代表、吉林省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张金锁今年提出《关于加强对食品生产流通领域监督推进食品安全防控体系建设的建议》。建议中提出:造成目前食品安全形势严峻的因素主要包括监管责任分散、食品生产原料污染、生产场所简陋、食品监督体系相对滞后等。与迅猛发展的食品行业相比,食品监督体系明显滞后,现有的食品检测机构多分布在大中城市,专职检测人员较少,检测技术和设备达不到世界先进水平,难以对食品生产流通环节实施多方位、全覆盖、即时性的监督。
张金锁提出,建立健全行政执法联动机制也是治理的重点。应加大行政执法力度,组织工商、质检、食监、公安等部门,密切配合,协同作战,要以“零容忍”的态度打击食品违法行为。
张金锁说:“我认为畅通社会监督渠道,设立食品安全投诉中心也很必要,这样可以及时、便捷地解决群众诉求,切实维护广大食品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武寅
监管责权利统一 普及食品安全知识
提起食品安全问题,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武寅说:“针对食品安全问题,监管链条要连起来,政府相关部门、政策部门、决策部门等大家共同来研究探讨,怎么把这个责权利统一起来。”
“普及食品安全知识,媒体的责任重大,要经常进行宣传。让人们多了解食品安全方面的知识,不能夸张不能误导。”相关部门能够准确地发布相关知识,恰如其分进行宣传,这对引导老百姓非常重要。
全国人大代表、吉林省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副主任杨亚杰
加大监管力度 加强品牌建设
全国人大代表、吉林省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副主任杨亚杰提出,要想解决食品安全问题,应从源头抓起。此外就是加大监管力度。此次《刑法修正案(八)》对食品安全领域加大了保护力度,非常有震慑力。“我认为食品中多一些信得过品牌,安全程度会有所增加,老百姓会更放心。”杨亚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