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 > 代表团主页 > 山东 > 代表建言

山东全国人大代表方才臣:从源头振兴中国种业 修改《种子法》

来源: 齐鲁网  浏览字号: 2011年03月13日 15:24


山东广播电视台齐鲁网采访全国人大代表方才臣(特派记者 勇群 摄)

  齐鲁网北京3月11日讯(特派记者 张军 勇群 张晓博)种子作为最重要的农业生产资料,关系到国家的粮食安全,关系到农业的稳定发展,也关系到广大农民的切身利益,是一个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在面对国外种业全面入侵的情况下,全国人大代表、山东冠丰种业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方才臣认为要从源头振兴中国种业。

  国内种子企业“多、小、散”特点

  方才臣说:“国外种业大举渗透,目前进入中国市场的外国种子公司已经超过70家,经营范围已经从花、草、菜、果延伸到主要农作物。我国种业前十强总的销售额仅为全球前十强的6%。与种业发达国家相比,国内种子企业‘多、小、散’,自身积累少,实力普遍较弱。”

  尽快出台种子储备管理办法

  在方才臣看来,种子储备也必不可少。目前,我国的种子储备严重不足,以玉米种为例,全国玉米种年需求量在20亿斤,而储备量只有2000多万斤,仅占1%。

  全国人大代表方才臣透露,化肥农药随时可以生产,种子只能一年生产一次,最多两次,这样一旦出现大灾,大荒对农业生产会造成很大损失,建议国家尽快出台种子储备管理办法。

  应抓紧修改《种子法》

  “应该抓紧修改《种子法》,现在使用的《种子法》是在2000年颁布的,已经11年了。《种子法》在当时对推进种子市场化起到非常大的作用,但现在发展现代种业已远远不适应了。科技创新没有写进种子法,我建议应该抓紧修改《种子法》。”面对当前的国际种业形势,方才臣急切希望国家能修改《种子法》,再一次在中国种业发展中起到巨大作用。

  科技人员应向种子企业聚集

  面对每年很多农业科研院所培育出很多品种,但大多数没有走入田间这种情况。方才臣指出,现在很多科研人员研究出的新品种只是为了报成果、晋职称和涨工资,和生产有严重脱节。国外80%以上科技人员在企业,国内大部分科技人员积聚在科研院所。要想真正改变这种情况,只有把把部分科研人员请到种子企业中,才能真正形成我国种子行业的创新主体。

编 辑: 陈芳芳
责 编: 陈芳芳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