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刘炳:珍惜每一次为群众代言的机会
《中国人大》全媒体记者 冯添 通讯员 刘宏伟
刘炳 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省南雄市坪田镇老龙社区党支部书记、居委会主任
嫁到粤北10多年了,刘炳的客家话虽然仍不流利,可一点不妨碍乡亲们把她当成“自家人”,拉起家常来能高兴地说好长时间。
让很多人没想到的是,这个“外来媳妇”不仅在山村扎下根来,还挑起了产业振兴的大梁。她通过经营五黑鸡特色产业带动周边25个行政村超千户农民增收,先后担任村干部、社区干部给群众办了不少好事实事,当选为全国人大代表。
“我想得挺简单的,搞养殖业就要认真干,在村委会、居委会工作就要办实事,当人大代表就要多给老百姓说话。只要一心一意跟党走,没有什么事情办不成。”广东省南雄市坪田镇老龙社区党支部书记、居委会主任刘炳告诉记者。

刘炳代表将周边几十亩山地租赁围圈起来,通过放养的模式养殖五黑鸡。(代表供图)
“一人富不算富,大家富才是真幸福!”
刘炳的微信昵称是“楚粤姑娘”,用她的话来说,自己是湖北的女儿、广东的儿媳,这两方土地都是她的家,都有着深深的牵挂。
17年前,刚结婚不久的刘炳,跟丈夫一起辞掉珠三角企业的工作,回到粤北农村老家创业搞养殖。当时,南雄是广东省的重点贫困县,她所在的坪田镇长坑村还是省级贫困村。虽然心里有准备,但村里泥泞的道路、贫穷的面貌,还是让她感到震惊。从那时起,她就暗下决心要为改善大家的生活做点事。
凭着肯吃苦、不怕累的劲头,夫妻二人克服了一个又一个难题,推动养猪场逐步走上了正轨,效益也越来越好,生猪年出栏量达到了1300多头,吸引了很多村民前来学习。
刘炳发展产业的冲劲儿和本领慢慢得到了肯定。2015年,她当选了村委会成员,但同时也引来了反对的声音:“‘外来媳妇’凭啥管本村的事?”“连客家话都听不懂,能做好工作吗?”
面对质疑刘炳虽然心里委屈,但她没有退缩。首先摆在面前的第一道关就是“语言关”。要干好村里的大事小情,语言相通才能意思相传、感情相连。南雄当地群众讲客家话居多,很少有讲普通话的,一开始刘炳听了一长串,只明白三五个词。
刘炳给自己找了个本地话“翻译”,她挨家挨户走访,一边工作一边跟着学,一个词一句话反复记,从能听懂大致意思,逐步过渡到简单交流,慢慢能融入进去。她帮困难户争取低保,为留守老人联系轻体力工作,甚至自掏腰包贴运费帮老人卖农产品,渐渐得到了更多的人信任,曾经提意见最多的人也成了支持者。
“咱们这山沟沟,要想富,就得有产业支撑。”这是刘炳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她将目光锁定在了当地特色五黑鸡养殖上。经过一开始的探索和曲折,善于举一反三的她去各地学习经验,把养猪的发酵床技术迁移使用到养鸡当中,既节约了成本又提高了种群质量,养殖规模越来越大。
“自己曾经走过的弯路不能让乡亲们再走,自己掌握的技术要让乡亲们早点儿掌握。”刘炳明白“送蛋不如教养鸡”的道理,主动当起了乡亲致富的“带头人”:赠送五黑鸡种苗,将养鸡技术经验倾囊相授,定好回收价帮助农户兜底……她建立的“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带动越来越多的人参与进来,“黑不溜秋”的五黑鸡成了下“金蛋”的“致富鸡”,有的农户一年增收数万元。有人还编了句顺口溜:“跟着炳姐养黑鸡,日子越过越有底!”
生产模式提升后,如何打开销路,是粤北山区的“痛点”所在。乘着互联网的东风,刘炳在电商平台、助农直播上下功夫,帮助大家拓展销路,打造了南雄特色的农产品电商品牌。在她心中,乡村全面振兴不是一个人的独行,而是千千万万双脚蹚出来的大道。
“‘急难愁盼’的事情要马上办,不能让老百姓等”
名字里带火,刘炳的性格也是风风火火。
2017年,刘炳担任了坪田镇老龙社区党支部书记、居委会主任。她办事麻利爽快,行动力强,想到了马上就做,从来不拖拖拉拉,创业的时候是这样,做基层工作也是这样。
“‘急难愁盼’的事情要马上办,不能让老百姓等。”这是刘炳常说的一句话。村口道路有安全隐患,她天天去有关部门协调奔走,解决不了就再去,直到解决为止。居民楼电梯漏水,她连夜联系维修,能今天办好的事情就决不拖到第二天。
“衣服够不够穿?晚上被子暖不暖?孩子上学成绩怎么样?”坪田镇老龙社区董茂生老人家里,刘炳不时前来了解他们的生活状况。这是刘炳关心多年的一户家庭,两位老人的儿子因病去世,留下两个孙女尚且年幼,刘炳不但自己出钱帮助,还争取了政策帮扶。
“刘炳一直很关照我们,也很关注两个孩子的成长,我有什么话都可以跟她聊。”董茂生说,现在他们的两个孙女都以优异的成绩入读了重点中学,日子也越来越有奔头。
村民的冷暖始终是刘炳的牵挂。这些年来,刘炳资助了40多名学生完成学业,定期到敬老院关心和慰问老人,捐助数万元帮助有重大疾病的困境家庭,筹集了13万多元帮助贫困户的生产生活,用真心换来真情,收获了群众的广泛称赞和认可。

刘炳代表看望村中老人。(代表供图)
2023年,刘炳当选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她至今能感受到心里那份激动。
“我从来没有想过,自己能从小山村走到人民大会堂,一个农家妹能到北京去开会。”刘炳说,“我们国家有这样好的根本政治制度,作为一名基层农民代表,我一定要把大家的心声传递上去,让国家在顶层设计中能听到来自田间地头的声音。”
“我珍惜每一次发言的机会,当代表就要给老百姓多说话”
在当选全国人大代表前,刘炳曾经担任过广东省人大代表。她还记得第一次参会审议时,在发言中介绍了粤北山区产业发展的情况,有位代表会后过来和她交流:“你挺厉害的,第一次参会就敢发言,还讲得这么好。”
刘炳觉得,这是一件很自然的事情,作为群众选出来的人大代表,就要珍惜每一次发言的机会,多为老百姓讲话,讲管用的话、实在的话。
“这和我们创业搞宣传很像,多宣传农产品才能有好销路;多作一点好的发言,才能让更多人了解基层的情况、农民的心声。”刘炳说。
这些年,刘炳围绕夯实粮食安全水利基础、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等方面提出了不少建议,不断带来新的兴农富农之策,为乡村全面振兴注入新的活力。在农业生产以及同乡亲们交流当中,刘炳意识到,无论是为山区农产品畅通销路、加快招商引资项目落地,还是吸纳更多年轻人参与乡村全面振兴、擦亮本土文旅资源优势品牌,都有赖于通畅高效的交通运输网络。

刘炳代表向村民们讲解五黑鸡的养殖方法。(代表供图)
来到南雄10多年,她已然把粤北当成家乡,亲身经历、亲眼见证了粤北山区翻天覆地的变化。记得当初从中山回南雄的时候,即便两地同在广东省,路上也要花上12个小时,坐火车、换公交、乘大巴、骑摩托,天刚亮出门,回家天就黑了,交通十分不便。“如今这条路开车走高速4个小时左右就到了,粤北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的步伐更快了!”
刘炳在走访调研中进一步了解到,国家一直高度重视赣闽粤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江西赣州、广东韶关沿线所在地区是著名革命老区,为新中国的成立作出重要贡献。但受基础薄弱、区位弱势、交通不便等因素制约,沿线地区丰富的自然资源、旅游资源、文化资源等难以转化为发展优势,经济发展水平不高,特别是产业发展相对滞后,人均GDP低于赣粤两省平均水平。
因此,她先后提出“关于规划建设赣州至韶关铁路扩能工程的建议”、“关于加快规划建设沪穗高铁韶关至赣州段的建议”,为推动围绕交通条件改善持续发声,得到了国家发展改革委等有关部门的及时回复。
“乡村全面振兴,产业支撑,道路先行。”刘炳认为,2025年是“十五五”规划编制的谋划之年,粤北应把握好时机,谋划好重大工程项目,在国家中长期铁路网规划修编时予以保留赣韶铁路扩能,支持赣韶铁路扩能列入“十五五”规划。
“当选代表之后,我常常感觉自己的时间不够用,一天要是有48个小时就好了,这样就能多完成一些工作,多了解一些情况,多给群众做一点事情。”刘炳说。
(转载应当完整、准确,并注明来源和作者信息)
编 辑: 张峻铭
责 编: 于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