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宁芬芳:在泥土中开出一朵“花”
通讯员 向进 《中国人大》全媒体记者 王岭
一个90后姑娘成为“泥腿子”,村民们一开始“看不懂”,可宁芬芳却认为,农民是一个时髦的职业。
宁芬芳,出生在湖南省张家界一个普通村子里。“芬芳”之名,即是父母希望她能在农村“开花结果”。当选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后,宁芬芳积极履行代表职责,持续为乡村振兴建言献策。

宁芬芳代表。(代表供图)
在田间地头,找到“诗和远方”
2017年,宁芬芳辞去了城市白领工作后回到家乡担任村干部。由于村里缺乏劳动力,土地抛荒严重,她看到后便暗下决心:把“丢”掉的土地“捡”起来。
一番酝酿后,宁芬芳辞去村干部职务,专心当起了农民。她把家周边40多亩荒田租来当成“首阵地”,便开始了自己的种植事业。
作为一个种田“小白”,宁芬芳一切都要从头摸索——种水稻时,泡种、育苗、移栽、撒肥、打药、收割,每一步都从零开始。不懂病虫害防治技术,她便虚心请教专业人员;请不起工人,就自己下地耕田;没有机械设备,就到处租借……面对各种艰难,宁芬芳坚强地挺了下来。
随后,宁芬芳加快发展步伐,探索规模化种植路子。2020年,她在张家界市慈利县甘堰土家族乡双峪村成立芬芳种养专业合作社。随着土地流转规模越来越大,越来越多的人对她竖起了大拇指,加入了宁芬芳的合作社。一年后,宁芬芳流转土地达到1000多亩,所有土地均实行机械化、科学化耕种,成为全市先进种粮大户,还带动当地300多名留守妇女就业,村民人均年收入增加万元以上。
千顷良田,成了她的“诗和远方”。

宁芬芳代表(左二)就修建机耕路和水渠,听取村委会和群众意见。(代表供图)
深度参与执法检查
“从常德市的柚类种质资源库到湖南省农业科学院、从种子的储备到研发,现在所取得的成绩让我非常激动。”2023年10月底,宁芬芳跟随全国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在湖南省检查种子法贯彻实施情况。
“要不断提高群众的法治意识,通过广泛宣传使种子法深入人心,依法维护农民合法权益”;
“对于种子生产企业要强化生产监管,开展制种基地专项巡查”;
“各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要进一步健全种子管理机构,各级党委政府也要在机构、编制、人员、经费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确保本行政区域内种子市场和种子质量的监管得到保障”;
……
在种子法执法检查汇报会上,宁芬芳结合一路上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她深知,作为特殊的农业生产资料,种子质量直接关系农民能否获得稳定的生产经营收益。
扎根泥土的宁芬芳,对种子是再熟悉不过了。“但这次参与执法检查,从法律实施、育种创新、种质安全、市场监管的高度,我看到了更加广阔的全新视角。”宁芬芳说。
在履职中找到乡村振兴的“好点子”
“只有乡村产业兴旺起来,农民才能有更多机会实现就地就业,增收致富、改善生活才有保障。”这是宁芬芳一直以来的信念。
要想实现这个目标,不能一味埋头苦干,还要抬头看路。

在田间地头,宁芬芳代表(左一)与90后“新农人”探讨交流粮食增产经验做法。(代表供图)
2023年全国人代会后,宁芬芳先后去了云南、青岛、常德、益阳、长沙、岳阳等地,学习农业发展的好经验好做法,让她又多了一项立足特色资源、发展乡村产业、助力乡村振兴的新计划,依托合作社资源和乡村旅游优势,打造“生态观光、种养体验、休闲度假”三位一体的旅游目的地,让更多游客在甘堰土家族乡体验民族乡村旅游的别样乐趣。
心有梦想,处处芬芳。作为一名从基层、从农民中走出来的全国人大代表,宁芬芳表示,将谨记新农人身份,继续扎根田间地头,时刻惦记脚下的这一方土地,带领更多村民过上好日子。
(转载应当完整、准确,并注明来源和作者信息)
编 辑: 夏红真
责 编: 于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