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许光园:当好乡村发展“引路人”

通讯员 梁梦婷 《中国人大》全媒体记者 赵祯祺

来源: “全国人大”微信公众号  浏览字号:
  二月伊始,沿着崭新干净的道路,驱车抵达福建省三明市永安市小陶镇五一村,温馨整洁的农家小院错落有致,绿植景观与休闲设施相映成景,明秀如镜的溪水在一侧静静流淌,三两村民或散步聊天,或田间劳作。
  细细观赏这幅生态宜居画卷,活跃在这片土地上的全国人大代表,福建省永安市小陶镇八一片区党委书记、五一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许光园,正是乡村蝶变背后的重要“执笔人”。
  许光园代表。(代表供图)
  干练的短发,朴素的衣着,说话时总是面带笑容,这是许光园给人的第一印象。“以前,村里的房子大多是危房,道路昏暗泥泞。现在不一样了,家家户户基本住上了新房,乡村风貌也越来越好。”在五一村土生土长的她,是村子变迁的见证者,也是乡村发展的推动者。
  骑上电动车,许光园带着记者穿行在阡陌纵横的村道上,实实在在感受村子里的每一处新风貌。村里增添了哪些设施?修建了什么新的活动场所?村民们最近都在忙些什么?……与村子相关的方方面面,许光园如数家珍。
  “你看那个防洪堤,是前两个月刚刚建好的,有了它,村民就不用担心下暴雨时农田被淹了。”行至一座石桥,顺着许光园所指的方向望去,一座防洪堤在农田与溪水间形成了防护屏障,解决了溪水倒灌的问题。
  回望许光园在五一村留下的一个个坚实脚印,为民办实事的工作理念始终贯穿全程:2000年,她带领村里姐妹跳起秧歌、学打腰鼓,挣到了“妇女之家”的建设资金;2002年,她带领村妇代会取得村里40亩柑橘地经营权,全村181名妇女有了她们的“第一份产业”;2009年,她成为五一村第一位女支书,带领村干部推进村子的拆旧建新、退宅还耕等工作……
  乡风越来越文明,村落越来越美丽。在许光园的引领下,五一村从曾经的落后村庄一跃成为远近闻名的“明星村”,收获了国家森林乡村、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国家级3A景区等一张张乡村新名片。
  许光园代表(左二)与当地群众交流。(三明市人大常委会供图)
  不仅是脚沾泥土的村干部,更是履职为民的人大代表。自2023年当选全国人大代表以来,许光园肩上的担子更重了,切实履行代表职责,成了她的坚定信仰。
  履职期间,许光园始终把群众的呼声作为第一信号,走村串户听取民声,上门服务排解民忧,既做好村干部的本职工作,又时刻牢记代表使命。在充分了解群众所思、所盼、所愿的基础上,结合自身工作经验,凝聚多方智慧力量,在反复打磨中提升每一条建议的“含金量”。
  支持三明建设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支持三明创建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将三明列入全国“城市更新”试点城市……从产业发展到城市建设,许光园认真履职尽责、积极建言献策的历程跃然纸上。
  对于许光园来说,人大代表不是头顶上的光环,而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也正是这份责任感,让她步履不停,用实际的行动践行人大代表的初心,用坚实的肩膀扛起广大群众的期盼。“既然人民选择了我,我就必须对他们负责。”简短朴实的一句话,承载着她的满腔热情。
  如今,58岁的许光园只要一有空,就会到村里转一圈,和村民唠唠家常,记下他们的急难愁盼,这样的工作习惯,她已保持了数十年。
  履职不停步,担当再出发。“乡村振兴离不开产业振兴,如何充分利用乡村资源优势发展特色产业带动村民增收,是我的关注重点。接下来,我会一如既往地把‘根’深深扎在群众中,以实际行动助推三明高质量发展。”今年全国人代会将至,许光园也有了自己的新目标和新期盼。
  (转载应当完整、准确,并注明来源和作者信息)

 

编 辑: 刘冬
责 编: 于浩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