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全国人大代表周善红:群众日子顺起来才是“万顺”

图为全国人大代表周善红(左)在江苏某电气公司调研
“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这是全国人大代表,江苏万顺机电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周善红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更是他10余年代表履职生涯的生动注脚。
周善红连续三届当选全国人大代表,他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饱满的履职热情,把全过程人民民主写进山水之间、写进百姓心坎,把精准扶贫作为自己履职的分内之事,诠释了新时代全国人大代表的责任与担当。
牢记“先富促共富”使命担当
福建省宁德市寿宁县下党乡下党村的茶园、陕西省渭南市富平县老庙镇漫町村的满塬红花椒种植专业合作社、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郭村镇张倪村的草莓温室大棚……周善红的一个记事本中,密密麻麻记满了一个个地名和待办事项,他在电话中逐一询问村民的农产品销路如何、集体收入是否增长,每落实一项就用笔打一个勾,脸上也多了一分欣喜。
“民营企业不能只顾自家发展顺,让贫困地区群众的日子也顺起来,才是‘万顺’。”2000年,周善红在家乡扬州投资组建了万顺集团,同步将精力投向了扶贫开发事业。下党村是他开启扶贫事业的起点,他在这里因地制宜创建茶园,以“互联网+物联网+传统产业”的模式,打响了茶园品牌,“下党定制茶园”如今已成为乡村振兴的一张亮丽名片。
从“茶叶商人”到“花椒厂长”再到“草莓园主”……党的十八大以来,周善红带领企业累计投入3000多万元推进“产业进村、就业致富、创业培训”,实施5个产业扶贫项目,成功带领719户2728人实现脱贫。
为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周善红对帮扶的地区“扶上马更要送一程”,通过实施一系列产业项目不断增强农村内生发展动力。此外,万顺集团设立了“万顺慈善基金”,每年支出上百万元用于帮扶周边贫困生、留守儿童、孤寡老人等,在公益慈善事业上累计支出超4000万元,用实际行动书写着“先富促共富”的使命担当。
深入基层带来最鲜活民意
“只有真正走下去,才能把最鲜活的民意带上来。”自当选全国人大代表以来,周善红就始终牢记这句话。
他真正做到了“脚下沾满泥土,心中沉淀真情”,每年都会将三分之一以上的时间用于走访调研,足迹遍布江苏、山东、河南、安徽等省份的30多个地区,通过与村民面对面交谈,了解民声民愿。他有一个厚厚的“民情笔记本”,上面记录着古村屋修缮、建筑垃圾资源化、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留守儿童培养等众多群众反映的问题和期盼。
正是周善红的这份细致和认真,使他的代表建议质量得到保障,也让更多群众的呼声转化为政策实效。
“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体系”“偏远地区大病再诊断机制”“古城保护与城市更新”……10余年来,周善红共提交代表议案、建议60余件,其中不少建议得到重点督办。比如,2020年3月,他提出的“建立南水北调东线源头生态补偿机制的建议”,获得了国家生态补偿拨款支持;2024年11月,住房城乡建设部办公厅督查处就“加大古城保护与城市更新支持力度的建议”专程赴扬州与周善红面对面座谈,对推动相关工作顺利开展产生了积极影响。
关注民生落实监督员职责
“监督不是挑毛病,而是要让法治成为最好的营商环境。”除了全国人大代表,周善红还有一个身份,那就是最高人民法院特约监督员。
2024年10月,他走进云南省高级人民法院、楚雄彝族自治州中级人民法院旁听毒品犯罪庭审。今年7月,大运河司法保护工作交流会在扬州召开,他实地调研三湾公园、江都水利枢纽,推动建立“流域+区域”生态环境公益诉讼协作机制。在今年2月参加“新时代推动法治进程2024年度十大案件”揭晓活动时,他建议人民法院将普法深度融入审判执行全过程,实现“办理一案、教育一片”的效果,为法治中国建设贡献智慧……为了做好这项工作,他积极参与各级人大学习培训、持证视察重点项目30余次,从旁听法院庭审到调研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从推动解决“执行难”到关注民生难题,努力将监督职责落到实处。
周善红注意到,近年来,最高人民法院公布的一些典型案例中有不少涉及民营企业的案件,比如“新能源汽车底盘”技术秘密侵权案、最高法挂牌督办交叉执行侵犯技术秘密案等。
“这些案件让我看到人民法院依法平等保护各类经营主体产权和企业家合法权益的积极作为,彰显了法治护航民营经济健康发展、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导向。”周善红说。
“所有成绩都是过去,实干奋进才是最重要的事。我是人民选出来的,就要尽自己的力量去造福人民。”周善红深知,人大代表不仅是一份荣誉,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他表示将继续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当好“宣传员”“联络员”“监督员”,为民发声、为民尽责,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记者 赵晨熙)
编 辑: 张峻铭
责 编: 于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