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人大代表之家:小阵地释放大能量

来源: “黑龙江人大”微信公众号  浏览字号:
  30平方米的空间,如何承载1630名村民的期盼?在五大连池市兴隆镇兴隆村,人大代表之家给出了生动答案。自2019年创建以来,这个方寸阵地以“零距离服务”为宗旨,通过民意响应、政策传递、振兴助推、机制创新四大核心实践,让基层人大工作焕发蓬勃生机,成为村民心中的“民心阵地”。
  民意直通车:快速响应民生诉求
  “每月15日、25日的选民接待日,代表们准在这儿等我们提意见!”村民口中的固定接待,是代表之家收集民意的重要渠道。6名人大代表(含1名市级代表)轮流坐班,面对面倾听村民诉求。与此同时,代表们每人包联5-10户村民,深入田间地头、农家院落开展移动走访,2023年上半年已覆盖141户村民,实现“户户有人联、事事有人管”。
  针对收集到的诉求,代表之家建立“最急难、最期盼、最痛点”三大问题清单,累计锁定169件民生关键事,件件建档跟踪、闭环解决。关于村民饮用水问题,正是通过代表实地取证、形成专项报告,联动村党支部争取180万元资金,铺设万米新管道得以解决的。此外,代表之家还发放便民手册600余册,高效办结养老认证、低保申请等事项300余件,群众满意度超99%。 
  政策播种机:温情传递惠民红利
  “剪头发的功夫,就把医保新政策听明白了,真方便!”在代表之家开展的“便民理发”服务中,这样的场景时常上演。代表们创新政策宣讲方式,将服务场景与政策普及相结合,在为老人剪发、帮留守儿童与父母亲情连线时,同步解读最新政策,让惠民信息在温情互动中直达“最后一米”。 
  针对农村留守老人、儿童面临的“数字鸿沟”,代表们手把手教学手机操作,半年内已协助83名老人儿童实现“云端团聚”。更具巧思的是,代表之家首创“道德银行”积分超市,将环境卫生、孝老爱亲等行为纳入积分体系,村民可凭积分兑换生活用品。丁炳琴通过参与村务劳动攒积分,成为积极的政策宣讲员,柔性治理激活了乡风文明新活力。
  发展助推器:精准赋能乡村振兴
  “没想到我们随口提的建议,真能变成致富项目!”在代表座谈中收集的500条建议,成为乡村发展的“金点子”。通过代表牵头推动,兴隆村成功引进年产能1000吨的苏打水厂项目,促成20名青年就业;组建“农民工程队”,为近30名村民解决农闲创收难题,年人均增收1.5万元。
  项目落地后,代表们又变身“监理员”,建立项目跟踪“三看”机制,全程监督3000万元农田改造、7000平方米巷道硬化、4400米排污渠修建等重点工程,确保资金透明、质量过硬。在环境治理方面,代表之家推动设立18处垃圾堆放点,配备4台清运车专职保洁,栽植6万株榆树打造“绿色长廊”,让兴隆村的村容村貌连年在考评中领先,为乡村振兴筑牢生态基础。
  创新密码:三大融合激活阵地效能
  小阵地何以实现大作为?答案藏在兴隆镇的“首创融合”实践中。服务与治理深度融合,“亲情连线”既解乡愁又传政策,积分超市既励善行又促自治;线上与线下无缝衔接,实体阵地提供精准服务,移动走访填补覆盖盲区,构建起24小时民意响应网络;监督与参与同频共振,代表们既当项目“监理员”,又做政策“解说员”,多重角色赋能让基层治理更高效。
  30平方米的人大代表之家,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却以实打实的为民行动,成为民意汇聚场、政策传递站和治理创新源。兴隆镇的实践生动证明,基层人大工作只要扎根群众、创新实干,小阵地就能释放大能量,书写出无愧于人民的民生答卷。 
编 辑: 张峻铭
责 编: 于浩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