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莆田:监督赋能营商环境再提升

《中国人大》全媒体记者 赵祯祺 通讯员 江启镇

来源: 《中国人大》杂志2025年第16期  浏览字号: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近年来,福建省莆田市人大常委会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论述,充分发挥人大监督职能,推动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护航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问需问计问策
  营商环境到底好不好,企业最有发言权。
  2023年,莆田市人大常委会依法履职开展监督工作,认真学习借鉴先进地区工作经验。当年6月组织“优化营商环境”专题调研组,通过走访部分人大代表、企业家、商会会长、个体工商户等,有针对性地汇总梳理市、县(区)有关部门工作开展情况资料,形成《莆田市营商环境情况调研报告》。
  为借鉴先进经验,推动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提质增效,7月,莆田市人大常委会组织当地的省人大代表赴泉州开展营商环境发展情况专题调研。在调研中大家一致表示,要传承弘扬“晋江经验”,着力推动构建法治化营商环境,助力莆田民营经济发展腾飞。
  9月市人大常委会专门开展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情况专题调研;12月召开市人大常委会与市“一府两院”联席会议,围绕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进行沟通交流……通过专题调研、联席会议、交流研讨等形式,全方位掌握莆田推进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的主要因素,为开好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专题座谈会打下了坚实基础。
  提问题找对策
  专题汇报、交流研讨,提出问题、回应问询,分析原因、凝聚共识……2024年7月,莆田市人大常委会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专题座谈会举行。
  在相关部门作汇报交流后,与会的代表、专家结合实际情况提出问题,市司法行政部门相关负责人作针对性回应。
  “法院内部要怎么加强审判监督工作,进一步规范法官的自由裁量权?一些案件执行不到位,当事人赢了官司却得不到兑现,法院将怎样加强执行工作?”省人大代表林建肯率先发问。
  “代表反映的这两个问题确实存在。”市中级人民法院副院长陈思容坦诚回应,市法院将不断完善审判监督管理机制,进一步规范法官自由裁量权,推动完善执前督促机制,加大对被执行人惩戒威慑力度,加强对执行案件的管理。
  “部分基层公安部门在受理报案中仍存在‘该立案没立案’、‘该组织调解没调解’、‘踢皮球’等问题。”市人大代表林秀峰问道,“公安机关要采取哪些强有力的措施来进一步规范案件办理行为,提高执法办案能力?如何通过调解等手段促成矛盾纠纷实质性解决?”
  市公安局一级高级警长李洪忠表示,莆田市已建成投用3个执法办案管理中心,对全市公安机关办理的刑事案件进行全流程监督和实时管控,并在全市执法办案单位配备了专兼职法制员,围绕警情处置等方面全链条监督,确保“该立的案件及时立案、应当撤销的案件及时撤销”。
  专题座谈会气氛热烈,反映了民意,直面了问题,找到了对策。问答之间,与会人员进一步凝聚思想共识,表示要聚焦关键环节,找准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的难点堵点,以更实举措切实解决问题,激发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的强大动能。
  执法检查找对症
  一个地方的营商环境好不好,关键就在于法治化程度高不高。
  今年4月,莆田市八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五次会议表决通过关于全面推进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的决定。决定的出台不仅是对过去几年监督工作的总结,更是对未来工作的全面部署。
  5月,市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与省人大常委会同步对全市各部门贯彻实施国务院有关行政法规和《福建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的情况进行检查。通过实地察看行政服务中心“高效办成一件事”、招商“一站式”服务、基层涉企执法检查改革、办税服务大厅等情况,召开相关部门汇报座谈会,与中小微企业代表座谈等,检查组详细了解莆田市贯彻实施优化营商环境相关法规总体情况,查找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提出意见建议。
  6月26日,市八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六次会议听取和审议执法检查报告。报告充分体现法规实施成效,提出整改问题清单,推动莆田市相关部门在平等保护各类市场主体、服务企业法治诉求等方面积极采取措施,助推法治化营商环境持续优化。
  营商环境,“优”无止境。莆田市人大常委会将持续紧盯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情况,一以贯之、久久为功,用更高水平的人大监督护航莆田经济社会绿色高质量发展。 
 
编 辑: 刘冬
责 编: 于浩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