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从“面对面”到“心贴心”

来源: “人民与权力杂志”微信公众号  浏览字号:
  吸纳民意、汇聚民智。淮安市淮安区人大常委会常态化开展“代表·局长面对面”活动,通过“代表提问、局长回答”的互动方式,察民生之需、献发展之策、谋创新之计,实现了人民建言献策助发展、人大履职尽责为人民的“双向奔赴”。
  问计于民把深厚的文化底蕴转化为民众福祉
  淮安市作为全国历史文化名城,淮安区文化旅游资源丰富、底蕴深厚、潜力无限,是许多人心仪的旅游目的地。河下古镇多次登顶全市旅游人气榜榜首,“诗与远方”的意境给古城带来实实在在的“流量”。
  区人大代表花建松高度关注淮安区文旅产业发展,化身“文旅体验官”,以游客身份深入体验景区民宿等文旅产品,通过实地走访、听取汇报、座谈交流等方式,考察收集文旅发展痛点堵点,并发现文旅产业存在资源利用不充分、配套设施不够完善、旅游产品开发不足等问题。在2025年1月区十八届人大四次会议上,花建松与10名人大代表联名提出《关于营造文旅发展暖环境的议案》。
  “我区文旅市场火爆出圈,话题热度持续飙升,人气新高位居同城榜首。流量是个‘双刃剑’,聚集了商气、人气和财气,也给我们的管理水平和服务能力带来了很大的挑战。如何通过精细化管理增强文旅产业的吸引力和可持续性?”作为提出区人大常委会重点督办建议的领衔人,花建松走进了“代表·局长面对面”活动现场。
  “代表提出的问题非常具有前瞻性。我们从服务设施、产品供给、队伍素质、市场整治、满意度、安全监管等六个方面持续发力,通过规范市场、优化服务、激发活力,不断改善文旅发展环境。”区文化广电和旅游局负责同志面对代表的询问,如数家珍,现场作答。
  把深厚的文化底蕴转化为发展动力和民众福祉,确保每一位游客都能在淮安区享受到舒心的“诗与远方”。“代表·局长面对面”活动,在“问”与“答”之间,相互碰撞火花、启迪思维,跑出民主“加速度”。
  问需于民推动多元解纷工作做到群众心坎里
  代表们活跃在基层社会治理一线,参与矛盾纠纷调解,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具有针对性和建设性的对策思考,为群众精准发声、倾力代言做好充分准备。
  “化解矛盾纠纷事关百姓生活和社会稳定,我十分关注群众的矛盾纠纷化解工作。如何把矛盾纠纷解决在基层、化解在诉前?遇到矛盾纠纷怎么稳妥有效解决?”区人大代表蔡国婷在走访调研中充分了解民众需求,并在“代表·局长面对面”活动中,将民意带到有关部门面前。
  “我们培育‘三老普法调解室’、‘巨坤调解室’等一批调解品牌。探索‘公益+市场’模式,引入苏北首家第三方调解机构,化解了400多起民商事纠纷。建立‘区、镇、村’三级调解网络,366个调解组织高效运转,实现95%以上矛盾纠纷在基层就地化解。”司法局负责同志围绕“完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议题作了详细汇报。
  群众的“心上事”,就是代表的“上心事”。“代表·局长面对面”推动多元解纷工作做到群众心坎里,这种群众可参与、可监督、可体验的崭新模式,使全过程人民民主从“纸面”走向“地面”,搭建了民主“直通车”。
  问效于民体现在助推经济发展的具体行动中
  为产业赋能、为企业纾困、为项目添彩。全区1571名五级人大代表把履职阵地从会议大厅搬到车间厂房,他们通过搜集问题清单、完成问卷调查、提出解困建议等方式,为企业提供精准服务。
  “我区中小企业普遍存在融资难问题,影响企业生产经营;惠企政策落实不到位,企业获得感不强;政务服务效率不高,部分行政审批流程繁琐。”陈凤鸣代表怀揣“热腾腾”民意,带着“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问题,在“代表·局长面对面”活动上开门见山、直入主题。
  “针对代表提出的问题,下一步,将定期开展政银企融资对接活动,‘一企一策’解决企业融资难题;设立政策落实专项督查,对各部门政策执行情况定期检查;规范审批服务行为,严格执行首问负责制。”相关部门负责人逐一回复,当场表态。
  举办“企业家·人大代表”沙龙、开展“淮安企业家日”政策宣讲、组建“海棠红”代表服务队、成立招商引资和营商环境等代表监督小组……一件件问题得到推进、一个个诉求得到响应,让企业和群众真切感受到“人大代表在身边”。
  淮安市淮安区人大常委会的实践表明,当人大代表真正扎根基层土壤时,民主就不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体现在助推经济发展的具体行动中。“代表·局长面对面”这种“零距离”的沟通方式,让民意收集更原汁原味,问题解决更精准高效,驶上了民主的“快车道”。
  从“面对面”到“心贴心”,每一个充满烟火气的问答,正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生动注脚。“代表·局长面对面”成为人大代表联系群众,收集社情民意与问政监督的平台,实现了政府依法行政、人大依法监督、民情民意顺畅表达的互相融合,让全过程人民民主可感可知、可触可及。(王永红 许翠 徐姣)
 
编 辑: 夏红真
责 编: 刘静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