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张掖:以人大监督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监督是宪法和法律赋予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的重要职权。甘肃省张掖市人大常委会创新监督机制,延伸监督触角,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推动监督工作提质增效。
坚持党的领导,把准监督“导航仪”

6月中旬市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主任张文生带队开展全市县域工业经济调研
方向引领行动。张掖市人大常委会旗帜鲜明把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作为最高政治原则,贯穿人大监督全过程、各方面。常委会党组坚持重要工作、重大事项主动向市委请示报告,确保监督议题紧贴市委中心工作,监督计划精准对接市委决策意图,实现“党委决策部署到哪里,人大监督就跟进到哪里”。
“2025年,张掖市人大常委会拟听取审议专项工作报告21项,视察调研重点工作14项,开展财经专题监督4项,对5部法律法规开展执法检查,备案审查规范性文件15件……”新年伊始,一份详实的年度监督计划提交市委常委会审议并获得充分肯定。市委主要领导批示要求市政府全力配合,形成“同题共答”的监督合力。
上半年,关于高标准农田建设、食品安全、县域工业经济、地下水管理、农产品深加工、基层应急体系建设等一批全市重点工作的监督情况,均以呈阅件形式直达市委主要负责同志,并获得重要批示。
实践中,张掖市人大常委会党组完善落实党委领导人大监督机制,重要工作定期汇报、重要监督及时呈报、重大问题及时请示,形成上下联动、齐抓共管、协同推动提高人大监督质效格局。
人大工作必须坚守大方向、大原则、大道理。张掖市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主任张文生表示,要着力构建“党委点题、代表领题、人大破题、部门答题、人民评题”的工作闭环,聚焦中心工作同频共振,强化同向发力主动“作答”,多措并举、持续发力,增强监督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服务好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创新监督机制,提升监督“精准度”
张掖市人大常委会勇于探索,在“敢监善督”上下功夫,聚焦制约高质量发展的瓶颈问题精准发力,致力让监督长出“牙齿”、精准“咬合”。
如何创新监督方式,精准运用新修改的监督法?如何丰富全过程人民民主人大监督实践?如何更充分发挥好代表作用?带着这些课题,张掖市人大常委会结合工作实际,认真总结提炼,固化经验成果,推出具有张掖人大特色的监督工作“五项机制”,即双月听取审议“一府一委两院”专项工作报告制度、人大代表每季度集中视察重大项目重点工作制度、常委会领导每季度牵头调研发展难题制度、专业代表小组“点穴式”开展执法检查制度、人大代表社情民意直达快递制度。
市人大社会建设委员会主要负责人表示,“五项机制”紧扣人大职能定位,完善人大监督制度机制,增强人大监督实效,发挥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特点优势,推动代表选议题更精、找问题更准、提建议更实。
制度贵在执行,重在实效。
县域经济要强,工业必须强。今年上半年,张掖市人大常委会落实“代表季度集中视察制度”,围绕听取审议全市县域经济发展情况的报告、全市重点项目建设情况的报告,结合“百名代表调研视察百项工程”行动,一场省市县三级人大代表参与的“县域工业经济运行”大调研火热展开。
“我们来就是帮助解决问题的。企业还有哪些需要我们帮助协调解决的问题?”市人大代表、张掖市发展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孙志林在调研现场问。
代表们深入园区企业,通过现场点评、听取汇报、座谈交流等方式,“望闻问切”、直指痛点。
“部分园区基础设施滞后,水电路网、污水处理等设施捉襟见肘!建议强化用地用能、用水用工、金融服务等要素保障,积极打造县域经济增长主引擎。”
“科技赋能不足,产业链不完整,‘智变’带动‘质变’乏力!建议延链补链强链,持续加快推动传统产业‘三化’改造,促进精深加工产业提档升级、化工产业聚链成群。”
……
人大代表围绕产业发展、园区建设等方面指出问题50余个,提出产业转型升级、优化营商环境、强化要素保障等方面建议60余条。这些带着泥土气息的“真知灼见”,通过市政府及有关部门的认真办理、市人大常委会的有效督办,正加速转化为推动园区提档升级的“良策实招”,赋能园区经济高质量发展。
践行人民至上,聚焦监督“关切点”

4月下旬市人大常委会开展全市食品安全工作视察
民之所望,监督所向。张掖市人大常委会始终将“人民至上”理念融入监督血脉,瞄准群众急难愁盼精准发力,让监督成果真正惠及千家万户。
“监督要紧盯百姓急难愁盼,点题民生监督答卷,让民生清单变为幸福账单。”在2025年监督计划常委会会议分组审议中,常委会组成人员明确提出:“议题应深度对接民生诉求!”
今年,市人大常委会落实“双月听取审议‘一府一委两院’专项工作报告制度”,将听取审议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工作情况报告、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情况报告、加强基层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情况报告等列入人大民生实事监督,同时对水污染防治法、治安管理处罚法、社会保险法开展执法检查。通过人大常委会的持续依法监督、各级人大代表提出建议以及相关部门狠抓落实,助推全市民生重点工作有序有效推进。
2025年,张掖市人大常委会民生实事监督比例攀升至总量的30%以上,较上年大幅提高15个百分点。人大监督的靶心要牢牢锁定人民最关心的事,这已成为市人大常委会的共识。
校园食品安全牵动千家万户。办好“心头大事”,需有“点穴”之功。在一场针对创建食品安全示范城市的视察监督中,张掖市人大常委会落实“常委会领导每季度牵头调研发展难题制度”,常委会分管领导牵头组织精干力量,带领人大代表直插某中学食堂核心区。仓库里,代表们弯腰细查米面油保质期;操作间内,目光如炬紧盯流程规范;消毒柜旁,仪器实测温度是否达标……从原料入库到端上餐桌,从台账记录到人员资质,贯穿校园食品安全全链条的“显微镜式”监督让潜在风险无处遁形。
“校园集中用餐陪餐制度落实不到位,陪餐登记册记录不清晰、陪餐区无监控视频设备。”
“消毒柜温度设置偏低、运行不达标,餐具让学生自己进行清洁,难以保证清洁到位。”
……
张文生强调,人大监督要像针灸“点穴”,善于穿透表象、直击病灶、靶向发力,以钉钉子精神抓整改,让群众看得到实实在在的成效与改变。
汇聚多元合力,激活监督“新动能”
新修改的监督法强调发挥代表作用、汇聚专业智慧。张掖市人大常委会积极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理念,坚持一线问需,广泛开门纳谏,构建起多方协同、专业支撑的立体化监督格局。
市人大常委会科学组建财税金融、农林水利、司法立法、教科文卫、生态环保、社会保障等6个“行业代表小组”,把履行代表职责与服务中心大局有机融合起来,让专业代表在熟悉领域“唱主角”,以专长赋能履职,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在水污染防治“一法一条例”执法检查中,生态环保领域市人大代表提出“水资源短缺约束下如何推进生态修复”的问题,得到市水务部门负责人的专业回应;在治安管理处罚法执法检查现场,来自法检律所的6名代表化身“案卷质检员”,从事实认定、程序正当到办案效果,进行专业评查,提出精准意见;来自高台县的市人大代表利用深厚群众基础和政策功底,推动当地村级老年互助幸福院建成使用;甘州区小寺庙社区市人大代表关于“严控高耗水服务业、推广节水技术”的建议,被基层立法联系点采纳,最终写入《张掖市地下水管理条例》。
与此同时,全市活跃着一批人大代表“社情民意快递员”,他们发挥行业职能,深入基层一线,了解社情民意,将沿街小区架设太阳能路灯、加强城区智能充电站建设、增设学龄前儿童公共娱乐设施、支持老旧小区加快加装电梯等一件件群众身边可感可及的小事和群众急难愁盼问题,通过“社情民意直达快递制度”第一时间“邮寄”到市人大常委会,由常委会筛选后交市政府研究处理。
“‘民情快递’有一系列通过实践检验的运作规范。”市人大代表张文东说,“收集社情民意是基础性工作,最大限度服务群众是出发点和落脚点,高效办理民生实事是核心内容,民情满意度测评是关键衡量。”人大代表源于专业一线、扎根群众的优势,让监督质效倍增。
“监督过程就是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过程。”张掖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杨发东表示,“我们要持续深化‘两个联系’,为代表搭好台、为民意架好桥,不断丰富‘民有所呼、我有所应’人大监督实践,为新时代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赋能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法治保障。”
张文生表示,下半年,张掖市人大常委会将继续围绕“十五五”规划纲要编制、中心城区城市建设、水资源配置管理等全市关注,以及关于整治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文物遗址保护、社保基金监管使用等群众关心,用好用活人大监督工作“五项机制”,有机结合各种监督形式,更好更充分发挥代表作用,推动人大监督的“钢牙利齿”更加有力咬合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节点上,释放出护航发展、守护民生的磅礴力量。
编 辑: 张峻铭
责 编: 于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