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茂名:代表联络站激活粤西特色产业新动能

《中国人大》全媒体记者 王岭 通讯员 叶秀良

来源: 《中国人大》杂志2025年第15期  浏览字号:
  广东茂名,坐落在南海之滨。盛夏时节,妃子笑、白糖罂荔枝缀满枝头,罗非鱼跃动着银色丰饶,南药沉香的馥郁林间萦绕……近年来,茂名市重点推动荔枝、龙眼、化橘红、沉香、三华李、罗非鱼“五棵树一条鱼”特色农业发展。在这里,古人赞不绝口的珍馐美馔,正在成为造福岭南百姓的特色产业。
  茂名市人大常委会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思想,探索将人大代表联络站建在产业链上,创建六大特色产业人大代表联络站,让代表联系群众在产业链上,推动问题解决在产业链上,工作效果体现在产业链上,助推做好“土特产”大文章,更好助力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
  建好用好联络站,让代表联系群众在产业链上
  高州是茂名荔枝和龙眼的主产区。2023年6月,结合荔枝、龙眼产业分布特点,高州市相继在根子镇设立荔枝产业人大代表联络站、在沙田镇设立龙眼产业人大代表联络站,进一步密切人大代表与荔枝、龙眼产业从业者的联系,更好发挥人大代表在推进荔枝、龙眼产业发展中的作用。
  7月10日,高州市荔枝、龙眼产业人大代表联络站组织驻站代表开展“察民情惠民生助力百千万·人大代表在行动”主题活动,通过座谈交流、实地视察等方式,深入了解全市荔枝、龙眼产业发展情况,集思广益、群策群力,为荔枝、龙眼产业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积极贡献人大代表力量。
  在信宜市,三华李独享“银妃”美誉,一颗甜蜜爆汁的李子带动了近35万亩种植基地的发展。如何让民意更好服务产业发展?三华李产业人大代表联络站创立“随手拍+线上议+立刻办”民生微实事立办机制、“线上+线下”信息化民意收集机制、“站内定期+站外随时”全覆盖民意收集机制,增强代表履职、建言献策实效。
  发挥代表作用,推动问题解决在产业链上
  特色产业人大代表联络站不仅成为人大代表履职、服务产业发展的前沿阵地,也为攻克发展痛点堵点开通了快捷通道,推动问题解决在产业链上。
  针对群众普遍反映的荔枝寄递费用过高问题,荔枝产业人大代表联络站驻站代表经过深入调研后,推动形成电商寄递降费提效方案,邮政、顺丰、京东三家公司签订合作协议,茂名荔枝航空寄递降费同比达到5%~29.1%,进一步降低了荔农、荔商、荔企成本。
  面对销售难题,电白区沉香产业人大代表联络站驻站代表在调研基础上提出“沉香+电商”模式,在沉香业内人大代表的大力支持下,建立沙垌沉香城等多个直播基地,解决了沉香产品的销售难题。2024年,沉香产品年产值达68亿元。
  三华李产业人大代表联络站驻站代表在调研时了解到,个别商家有以次充好、影响三华李品质和诚信的现象;一些不法外地商家打着“钱排三华李”的品牌进行电商欺诈等。驻站代表及时反映情况,推动钱排镇政府和有关部门迅速制定整治措施,维护三华李“信”字牌。
  服务产业发展,让工作效果体现在产业链上
  在茂名化州,‌化橘红有着1600多年的种植历史,是全国最大的化橘红生产基地。在进入国家食药物质目录之前,化橘红的产品开发和宣传推广受到诸多限制。
  化橘红产业人大代表联络站成立后,积极协助化州市政府做好申请“药食同源”有关工作。作为联络站驻站代表之一,全国人大代表廖志略经过深入调研,收集民情民意,形成代表建议,从2023年起连续两年在全国人代会上为化橘红“药食同源”发声,推动将化橘红列入食药物质目录。
  化橘红产业人大代表联络站的代表们充分发挥密切联系群众优势,收集化橘红行业在种源、产地、种植、加工、品牌保护工作中的立法需求和建议,为制定《茂名市化橘红保护发展条例》打下坚实基础。目前,全市化橘红种植面积超13万亩,已成为化州市百亿富民产业。
  茂名市还是世界最大的淡水养殖罗非鱼生产基地。去年6月下旬,罗非鱼产业人大代表联络站揭牌成立。联络站针对种业提升、标准化养殖、品牌主体培育等方面提出意见建议,有力地推动罗非鱼产业高质量发展。
  在助力做好“土特产”文章的同时,六大特色产业人大代表联络站积极搭建党和政府密切联系群众的“连心桥”,为群众办实事好事,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1800余件。在特色产业的加力下,茂名涌现了一大批“百千万工程”典型镇村,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编 辑: 刘冬
责 编: 于浩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