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创新“三评三入三促”机制守护碧海清波

——宁德市人大常委会在三都澳海域环境保护中积极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

来源: 中国人大网  浏览字号:
  宁德依山面海,拥有海岸线1046千米,海域面积4.45万平方千米,均占福建省的三分之一,发展海洋经济前景广阔。尤其“海上明珠”三都澳港,水深湾阔、口小腹大、不冻不淤,是难得良港。随着,宁德市海洋经济迅速发展,海洋开发力度不断加大,宁德海洋生态环境也面临着许多挑战。
  为恢复良好的海洋生态环境,宁德市委市政府集全市之力,开展三都澳海域水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宁德市人大常委会主动靠前、担当作为,提出生态资源保护“三评三入三促”履职机制,即:立法“三评”、法规“三入”、监督“三促”,并灵活运用问卷调查、专题询问、意见征求和座谈交流等形式,广泛汇聚民意民智民力,打出立法、监督、决定“组合拳”,为三都澳海域生态资源保护提供全链条、全方位、全覆盖的法治保障和民意支撑。
  立法“三评”,为三都澳海域保护立良法。率先制定出台《立法评估工作机制》,开展生态领域立法后评估,推动立法“三评”制度化、规范化,有效保证《宁德市三都澳海域保护条例》立法高质量、高效率。项目立项评估。聚焦提高地方立法工作的科学性、精准性,宁德市人大常委会在综合评估分析的基础上,着眼把海上养殖综合整治专项行动中积累的成功经验和有效举措以法规条文的形式规范固化,实现海域生态保护常态长效。在此基础上,及时将三都澳海域保护作为地方立法的重点优先项目,纳入年度立法计划,集中力量加快推进立法进程。立法过程评估。立法过程中,宁德市人大常委会多次组织实地调研,先后召开立法座谈会、协调会40余场,委托福建省人大常委会召开专家论证会2场,并通过发函征询和上网公开等方式征集意见建议360余条,为立法评估提供重要参考。得益于立法过程评估的科学论证和民意基础,《条例》仅用时9个月就完成了三次审议表决通过,并经福建省人大批准颁布施行。《条例》自2020年7月1日起正式施行,涵盖了海域污染防治、陆源污染防治、监督管理、法律责任等内容,为三都澳的保护和开发提供了有力法治保障。立法后评估。成立立法后评估领导小组,通过问卷调查、专题调研、征求代表意见、召开座谈会、专题询问等形式,掌握公众对条例的了解度和认知度,并对具体条款执行情况及存在问题、下阶段措施进行论证,为做好立法“后半篇”文章提供依据。
  法规“三入”,为三都澳海域善治强保障。出台全面推动地方性法规列入普法进入执法融入司法工作决定,以法规“三入”助推条例落地见效。列入普法。要求“一府一委两院”认真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将三都澳海域保护条例的宣传、普法工作列入五年普法规划和年度普法计划,推进条例进机关、进社区、进农村、进企业、进学校、进单位,解读条例相关条款及特点,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理念深入人心。进入执法。督促相关执法部门按照条例规定的“政府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属地管理、部门依法监管和海上联合执法相结合的管理机制”要求,发挥好实施主体作用。目前,宁德市政府已牵头制定出台《宁德市海上养殖综合整治长效管控制度》《三沙湾内海上巡查管控工作制度(暂行)》,宁德市生态环境、海洋渔业、自然资源、公安、法院、检察院、海警局等市直相关单位制定出台《进一步加强协作配合依法保护环三都澳近岸海域生态环境的意见(试行)》等联合执法文件,助力三都澳海域监督管理常态化、长效化。融入司法。督促监察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积极主动地执行、适用三都澳海域环境保护条例,以弥补上位法及司法解释、部门规章与地方政府规章的不足,并注重研究解决条例适用方面存在的问题。如,蕉城法院积极适用《宁德市三都澳海域环境保护条例》,严厉打击三都澳海域犯罪,2020年以来,判处非法捕捞犯罪1件1人,非法采砂犯罪6件13人,判处劳役代偿(清理海漂垃圾)120小时,在主流媒体公开道歉1起,赔偿生态修复金71万余元,为三都海域生态环境提供司法保护。
  监督“三促”,为三都澳海域长清注压力。将《宁德市三都澳海域环境保护条例》执法检查作为常态化监督项目,改变以往一年单次监督的模式,将监督工作按照执法检查、整改跟踪、整改评估三个阶段循序推进,形成“闭环”监督模式。促责任落实。要求宁德市政府将落实三都澳海域环境保护情况作为年度环境状况和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报告的重要内容,每年听取审议,持续监督推动,层层传导压力,压紧压实责任链条。促条款执行。宁德市、相关县(区)人大常委会联合开展三都澳海域联动执法检查,检查组深入7个乡镇16个检查点,深入重点海域、养殖企业、城区黑臭水体治理项目开展专题调研,提出打防并举、疏堵结合,陆海联动、源头管控,标本兼治、着眼长效等意见,助力巩固拓展整治成果。促问题解决。印发宁德市人大常委会会议对检查《宁德市三都澳海域环境保护条例》实施情况报告的审议意见,向宁德市政府清单式交办15条建议意见,持续督促政府相关部门认真做好整改落实。宁德市政府及时组织有关部门认真研究办理,着力促进三都澳海域水环境综合整治、海漂垃圾治理、排污口排查整治、强化船舶修造行业监管等方面突出问题得到进一步解决。如,综合海漂垃圾治理方面,督促有关部门制定《海漂票垃圾上岸点(处理站)建设要求》,扎实推进海漂垃圾治理工作,确保清理打捞的垃圾顺利转运上岸,实现海陆有序链接,打通海漂垃圾治理“最后一米”;入海排污口方面,督促有关部门按照“有水皆查、有口皆查”原则,在全市1046公里岸线和入海河口上溯2公里的范围排查梳理出排污口2308个,沿海县(市、区)均已印发实施整治方案,正有序推进入海排污口整治,计划2025年底前基本完成整治工作;船舶修造行业监管方面,督促有关部门组织船舶修造企业督导检查,督促船舶修造企业按照环保部门要求落实环保措施,对船舶污染物集中收集处置,全市船舶拆解企业已全部退出市场。在宁德市委的正确领导和全市各级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宁德市海上养殖综合整治成效得到农业农村部、生态环境部和省委、省政府有关领导的充分肯定,成为全国水产养殖高质量绿色发展典型,“给绿水青山满意的答卷”被国家审计署确定为生态审计典型案例,海上养殖综合整治宁德模式被国家发展改革委作为福建生态文明试验区典型经验支持推广。(福建省宁德市人大常委会)
编 辑: 闫一鸣
责 编: 于浩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