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九江市人大:向“田”聚力,让“沃土”孕“金穗”
“下一步,我们将坚决扛牢粮食安全政治责任,以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质量专项整治为契机,紧扣‘稳数量、提质量、强管护、促融合’核心任务,全域统筹、系统推进,确保‘建成一片、管好一片、见效一片’......”今年7月30日,在九江市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上,市农业农村局作出承诺。当天,九江市人大常委会听取和审议了市政府关于高标准农田建设和管护情况的报告,旨在通过监督压实责任、破解难题,助推高标准农田建设实现质效双升,为粮食安全筑牢根基。

调研“组合拳”,摸透上下情
九江市现有耕地394.33万亩,已建成高标准农田267万亩,覆盖率达67.8%。让高标准农田真正发挥“藏粮于地”和促进农民增收的作用,是推进农业现代化、保障粮食安全的关键。今年以来,九江市人大常委会聚焦高标准农田建设与管护,由九江市人大农业和农村委员会牵头组织调研组,深入各县(市、区)项目现场调研,与基层干部、人大代表及种粮大户、农户等座谈交流,广泛收集第一手资料,听取各方意见建议。
调研组了解到,近年来,九江市把高标准农田建设作为“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关键抓手,努力交出优质答卷。政策体系持续完善,出台相关文件,创建多种模式,构建起“规划—建设—管护”全链条制度框架;建设质效稳步提升,通过推进“小田变大田”、配套水利设施,建成的高标准农田基本实现“旱能灌、涝能排”,耕地质量平均提高0.5个等别,亩均粮食产能增加100斤以上;管护模式不断创新,永修县试点“第三方公司+乡镇管护员”、武宁县探索“多方联动管护”、柴桑区引入保险机制并试点物联网监管等,各地因地制宜的管护实践让建成的农田持续发挥效益;2022年至2024年,全市累计建成103万亩高标准农田……这些成效进一步坚定了全市农业发展信心。
为做实调研,调研组打出“组合拳”。省、市、县三级人大同步联动开展调研,凝聚监督合力;创新人大监督、纪委监察、审计调查融通机制,调用纪检巡察和审计数据强化支撑;赴外地学习中原地区先进经验拓宽思路,为精准掌握实情、破解建设难题筑牢基础。“这次,我们还采取了调查问卷的方式,向各地有关部门、企业、农户发放调查问卷,收集各方面真实想法和意见建议,并对调查问卷数据进行认真分析”,市人大农委办公室负责同志表示。
问题“多方来”,短板待补齐
“有些田块选得太随意了。”调研组工作人员直言规划布局问题,“部分项目选址脱离当地自然条件,在砂石地、港沟滩涂建成的农田种不了水稻;还有的田块电线杆密集,影响无人机耕作、植保”。
质量监管漏洞同样令人担忧。“有的外地企业中标后转手分包给本地施工队,层层转包后偷工减料现象时有发生。”调研组举例,不少项目机耕道没铺砂砾层、排水渠深度不够、下田板设计不合理,导致机械进不了田、排灌不顺畅,难以达到标准。“有的地方连‘每亩不低于15元’的管护资金都难以保障。”调研发现,部分县(市、区)因财力紧张,管护经费落实不到位,加上缺乏长效机制,设施老化破损问题日益凸显。
保障体系短板也制约着建设质效。“县级农业农村部门就两三个人扛着项目,水利、规划专业人才严重短缺;财政、水利、自然资源等部门各管一摊,没形成合力。”一位农业农村系统工作人员坦言。
粮安天下,地为根本。调研组在多地走访时发现不少问题,他们认为,这些问题不解决,高标准农田建设很难持续推进。为此,市人大农业和农村委员会梳理形成《关于我市高标准农田建设和管护情况的调研报告》,指出高标准农田覆盖率和基层群众的满意度均有待提高,根源集中在系统规划不够合理、质量监管不够严格、建后管护不够到位、保障措施不够完善四个方面问题和不足。

对策“精准提”,监督成闭环
“要对高标准农田建设的规划设计这一源头加强监管,否则建设的质量就难以保证”“既要在土上做文章,也要兼顾水文章,防止出现高标农田建好却没有水源保障的问题”“要建立后期管护的长效机制,解决好谁来管、管什么、费用哪里来的问题”......
在九江市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分组讨论时,九江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围绕建管并重、提质增效等方面,踊跃发言,提出意见建议。
九江市人大常委会结合常委会组成人员审议情况,随后从“数量、质量、生态、科技、制度”等维度,形成系统性的审议意见,从“因地制宜编制四级规划体系”“引入第三方参与质量监管”“推广多元化管护模式”“加强部门协同联动”等多方面提出监督意见,为破解规划失衡、质量参差、管护薄弱、保障不足等问题提供解决方案。
“请市政府及其职能部门对审议意见认真研究办理,并在2个月内向市人大常委会报告研究处理结果”,九江市人大农业和农村委员会负责人现场宣读九江市人大常委会作出的审议意见;九江市农业农村局负责人在会上当场承诺,表示将认真落实到位;九江市人大常委会下一步的工作重点是跟踪审议意见办理落实到位。从调研、审议到整改落实,再到跟踪督促,由此形成了完整的监督闭环。
沃土生金,仓廪可期。从“粮田”到“良田”,从“好田”到“丰产”,九江市人大正以扎实行动,让每一寸沃土都孕育希望,为粮食安全筑牢根基,让金色稻浪在赣北大地持续翻滚。(九江市人大农委刘建平供稿)
编 辑: 夏红真
责 编: 于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