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人大代表联系人民群众制度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之所以具有强大生命力和显著优越性,关键在于深深植根于人民之中。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履职以来,赵乐际委员长多次强调,要以“两个联系”为抓手深化拓展代表工作,支持和保障代表更好依法履职,当好党和国家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新时代新征程,不断加强人大代表同人民群众的联系,充分发挥人大在密切同人民群众联系中的纽带作用,是坚持好、完善好、运行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应有之义。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要求
人大代表联系人民群众应当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确保人大代表始终同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忠实代表人民的利益和意志,努力为人民服务,接受人民监督。
根据新修改的代表法和有关法律、文件,人大代表联系人民群众应当重点把握以下几点:一是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要紧紧围绕党中央大政方针和地方党委部署安排,在党的领导下开展各项工作。二是就地就近,灵活多样。充分发挥代表来自人民、植根人民的特点和优势,组织和协助代表就地就近开展联系人民群众的活动,听取和反映人民群众的意见和要求,努力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三是上下联动,注重实效。县级以上人大常委会和乡、民族乡、镇人大主席团定期组织和协助本行政区域内的人大代表开展联系人民群众的活动,各级人大代表可以形成联动。代表家站等代表联系群众平台,要与基层党建平台、社区服务中心等融合建设、综合使用、形成合力。四是要注重发挥代表专业特长。代表联系群众,要把执行代表职务与做好本职工作有机融合起来,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五是依法开展,有序规范。要严格贯彻实施代表法等法律,支持和保障代表依法、有序、规范地开展联系群众活动。
二、工作机制和主要内容
从各地实践看,目前人大代表联系人民群众的机制主要包括三种:一是集中视察。县级以上各级人大代表根据安排,对本级或者下级国家机关和有关单位的工作进行视察。乡、民族乡、镇人大代表根据本级人大主席团的安排,对本级人民政府和有关单位的工作进行视察。二是专题调研。代表根据安排,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和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社会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重大事项,以及本级人大常委会重点工作,开展专题调研。三是代表小组活动。根据法律规定,县级以上各级人大代表,在本级或者下级人大常委会协助下,可以按照便于组织和开展活动的原则,根据地域、领域等组成代表小组。代表小组应当定期组织联系群众活动。另外,代表们还可以通过日常的调研、走访、座谈等方式,围绕关系改革发展稳定和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问题,围绕人大立法、监督等重点工作,倾听群众呼声,反映群众愿望。
人大代表联系人民群众的主要内容包括:(一)向人民群众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宣传宪法、法律、法规,宣传本级人大会议精神等。(二)听取人民群众对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意见和建议,了解原选区选民或者原选举单位和人民群众的要求,为参加本级人大会议作准备。(三)围绕本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工作安排,就相关议题征求人民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四)采取多种方式听取人民群众对代表履职的意见,回答原选区选民或者原选举单位对代表工作和代表活动的询问,接受监督;向原选区选民或者原选举单位报告履职情况。
三、不断丰富人大代表联系人民群众的内容和形式
近年来,各地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密切人大代表同人民群众联系的重要指示和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建立健全制度机制,进行了很多新的探索,取得了较好成效。比如,广州市探索建立民情联络员制度,5000多名民情联络员延伸了人大代表收集社情民意的“触角”。山东省淄博市人大常委会定期组织代表到市民投诉中心开展活动,旁听群众来电,并对近期12345热线数据进行分析。宁波等地探索数字赋能,织密社情民意“收集网”,推动代表联系群众“全天候”、“不打烊”。这些做法丰富了人大代表联系人民群众的内容和形式,进一步提升了联系效果。
(作者朱恒顺系全国人大常委会代表工委学习培训局局长)
编 辑: 刘冬
责 编: 于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