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潍坊:求实求新 海岱“潍”青

《中国人大》全媒记者 周誉东 通讯员 高宁宁

来源: 《中国人大》杂志2025年第14期  浏览字号:
  2024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考察时强调,山东要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上勇争先。要聚焦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在解决制约高质量发展的突出矛盾上下功夫,在完善制度、健全机制、激发活力、增添动力上用实劲。
  近年来,潍坊市进一步深学细悟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重要讲话精神,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市人大常委会找准自身职能定位,服从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结合实际、讲求实效、求实求新,在立法、监督、代表和自身建设等方面持续用力,不断提升新时代人大工作质量和水平,为加快建设更好潍坊贡献人大力量。
  立法有特色:护航高质量发展
  法者,治之端也。从一部部条例的字里行间,能透视一个城市的内在品格、精神风貌。
  潍坊的立法有何特色,能否与城市的发展同频共振?首夏时节,天气清和,记者来到潍坊市人大常委会一探究竟。
  “我们在立法过程中始终坚持问题导向、实践导向、目标导向,着力提高立法质量,先后制定出台了《潍坊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潍坊市海绵城市建设条例》、《潍坊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等一批辨识度高、影响力大、实施效果好的地方性法规。”潍坊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高峰说,“我们立法的首要任务,就是为潍坊全市的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对于拥有151.7万家市场主体,其中99%为民营企业的潍坊而言,优化营商环境,是必由之路。
  2023年,为进一步优化提升全市营商环境,认真落实市委“一号改革工程”要求,市人大常委会积极开展优化营商环境立法。经过20余次各类调研、反复打磨,2023年11月30日,《潍坊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经山东省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批准,自当年12月15日起施行。“条例的出台,向社会各界传递出潍坊维护企业权益、服务企业发展的鲜明态度,标志着潍坊优化营商环境工作进入一个全新的阶段。”潍坊市人大常委会秘书长田元君说。
  “三更灯火不曾收,玉脍金齑满市楼。”300多年前的潍县知县郑板桥这样形容潍县的城市风貌。从古“九州”之一的青州,到“潍县”,再到“潍坊”,城市的名称、布局在变迁。然而,时至如今,青州古城的雕栏玉砌仍有留存,“海岱唯青”的文脉流传生生不息。如何以立法守护古城、赓续文脉?近年来,市人大常委会接续立法,以《潍坊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潍坊市文物保护条例》、《潍坊市红色文化资源保护条例》等地方法规,构筑起护好潍坊历史文化的“四梁八柱”。
  “在立法的助推下,我们实施‘先考古、后出让’制度,编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历史建筑保护图则,构建起‘名城—街区—建筑’三级保护体系,进一步做好历史文化挖掘阐释、保护利用、规划提升等各项工作。”潍坊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局长马冰说。
  潍坊是举世闻名的世界风筝都,风筝已成为潍坊独具特色、最有价值、最有影响力和代表性的文化符号和城市名片。市人大常委会立足长远,坚持高站位,在全国率先制定出台了以风筝为主题的法规《潍坊市风筝文化产业促进条例》。
  监督重实效:营造一流营商环境
  发展大局所需,就是人大监督重心所系。
  近年来,市人大常委会精准聚焦经济社会发展的难点、堵点、痛点,坚持依照法定职责、遵守法定程序、运用法定方式开展工作,正确监督、有效监督、依法监督迈出坚实步伐。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是——连续三年聚焦优化营商环境这一主题开展专题询问。
  2025年6月27日,市十八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七次会议对全市优化营商环境工作进行专题询问。会议现场,气氛严肃、紧张,屏幕上,一段段暗访视频先后播出。有的放矢,市人大常委会委员和人大代表们接连发问:
  “个体商户因无法提供房屋产权证明,导致办理营业执照难,如何解决?”
  “外来经商和务工子女就近入学难目前是什么情况,下一步如何改进?”
  ……
  提问接踵而至,到会应询的市中级人民法院和公安、司法、财政、市场监管、教育、城管、交通、商务、审批服务等市直部门负责同志“闭卷”答题,现场介绍情况、承认不足、给出对策。近一个半小时的询问环节,全程动真碰硬,问答之间,问题根源更加明晰,解决对策愈发具体。
  “询问问题要把握客观存在、事关大局、当下有解三个标准,真正问准、问实。”高峰说,“下一步,我们要以专题询问为抓手,将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与优化营商环境紧密结合起来,以学促干、紧抓不放,用更严作风、更实举措、更优服务不断提升便民利企水平,切实推动全市营商环境再优化再提升,努力为建设更好潍坊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对重点产业链提级扩能,是潍坊市委的重要工作之一。近年来,市人大常委会扎实履行链长单位职责,围绕智能农机、纺织服装、磁技术等3条产业链发展积极开展调研、座谈、调度工作,推动市级层面“因链施策”、精准发力,激活了产业发展新动能。
  没有产业高质量发展,就没有经济高质量发展。2024年,市人大常委会先后听取审议同年上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科技创新赋能高质量发展、职业教育融合创新服务高质量发展、贸易促进和台港澳工作情况报告,对外商投资法、省中小企业促进条例实施情况进行检查,不断助推产业提质增效。
  代表能担当:挺膺推动全市产业发展
  人大代表一头连着党和国家,一头连着人民群众。而代表联络站是人大代表在人代会闭会期间开展活动的重要阵地,是人大代表联系人民群众的“连心桥”,把这座“连心桥”架设在什么地方,才能既让人民群众“触手可及”,又让代表们“各展其长”?
  市人大常委会研究室主任于进强告诉记者,近年来,市人大常委会探索推广“代表联络站建在产业链上”模式,在寿光蔬菜、高密文化和机械装备、青州文旅和花卉、诸城预制菜和汽车等产业链上建设代表联络站72个,代表进站履职3700余人次,帮助解决问题1300多个。
  仲夏时节,记者来到“中国蔬菜之乡”——寿光。阳光穿过云层,洒向大地,弥河两岸,数以万计的大棚在乡间绵延,这是专属寿光的奇特景观。
  “茄子长得慢,比别人种的小了快一半,怎么办?”“可能是除草剂打重的表现,需要用植物生长调节剂和叶面肥调节一下。”走进位于中国(寿光)国际蔬菜科技博览会的蔬菜产业代表联络站,记者听到寿光市人大代表、山东省寿光蔬菜种业集团董事长刘欣庆和进站群众的交谈。
  据悉,为拓展“寿光模式”,寿光市人大常委会依托蔬菜科技博览会平台,打造蔬菜产业人大代表联络站,为蔬菜产业领域方面的代表们搭建起了依法履职、更好联系服务群众的平台,为代表们书写从“一粒良种”到“一桌好菜”的绿色故事备好了豪素。
  寿光重农业,高密的特色则是机械装备制造。记者来到豪迈集团,穿过轮胎、模具与机床的“海洋”,便是高密市机械装备产业人大代表联络站,连任三届的全国人大代表、山东豪迈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电火花科研小组组长王钦峰是这里的驻站代表。“我和公司一同成长,豪迈集团从濒临倒闭的乡镇企业,变为拥有多项隐形冠军的国际化集团公司,我从一个初中毕业的技术工人成长到今天,进行了60多项工艺革新,申请专利79项,授权专利69项。”王钦峰说,“现在,我的追求是立足岗位、当好代表,一方面把个人技能传承下去,另一方面把群众呼声收集上来。我们的联络站为我实现这两个目标提供了很好的平台。”
  其实,“链上建站”只是市人大常委会拓宽代表履职平台、密切代表与群众联系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在市人大常委会的用心保障下,全市9283名各级人大代表走到舞台中央,成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生力军和智囊团。代表亮绩赛绩、视察调研、履职评议,一项项务实举措,引导全市各级人大代表在高质量发展主战场上当先锋、作表率。
  记者手记
  行走在夏天的潍坊,时刻能感受到它文脉的厚重。
  诸城超然台上,苏轼把酒问青天,发出“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千古希冀;青州美景中,欧阳修醉卧山水间,作出“晴明风日家家柳,高下楼台处处山”的经典诗篇;青州范公亭,范仲淹叩问王朝兴衰,吟诵“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济世情怀……文学史上的璀璨群星,赋予潍坊这座城市生生不息的历史文脉、阔步前行的不竭动力。
  征实则效存,徇名则功浅。潍坊市人大常委会在厚重的文脉里,首先领会的,是一个“实”字。立一部条例,组织各类调研20余次;开展一次专题询问,用一个月时间暗访做出视频;产业链上建设一批联络站,一建就是72个……唯有这种求实的作风,才能不辜负潍坊的千古美名,让这座城市在新时代焕发出熠熠光彩。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潍县知县郑板桥为《衙斋听竹》图题写的一首诗,直至如今,仍告诫着为政者,一枝一叶总关情。这首诗,潍坊市人大常委会读得透彻,将民生福祉、急难愁盼放在心头,仅代表联络站,就帮助解决问题1300多个;潍坊市的各级人大代表也读得透彻,仅2024年一年,就依托线上线下履职平台,联系群众9.2万多人次,解决问题5300多件。
  来到潍坊,记者看到风筝高飞、百业兴旺,真切感受到“崇文尚德、惟实励新、开放包容、自信图强”的城市精神。政通方有人和,商兴必赖政清。期待今后的潍坊,能够书写出更加精彩的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编 辑: 夏红真
责 编: 于浩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