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杨卫国:乡村“甜蜜事业”挂满枝头

《中国人大》全媒体记者 王萍

来源: 《中国人大》杂志2025年第13期  浏览字号:
  杨卫国 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 湖北省武汉市长江新区六指街道新博村党支部书记
  “新博村一直努力将‘移民村’打造成‘幸福村’,村党支部书记的工作,归根结底是为村民服务,让村民日子越过越红火。”走进武汉市长江新区六指街道新博村,一幅整洁、文明、和谐、富裕的美丽乡村画卷跃入眼帘。一栋栋白墙灰顶的村居鳞次栉比,乡村道路干净整洁,房前屋后花香怡人。全国人大代表、村党支部书记杨卫国热情地向记者介绍村情。
  杨卫国代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代表供图)
  15年前,刚迁过来的新博村可不是这样。2010年7月,作为南水北调工程整建制外迁移民村,新博村从十堰市丹江口市迁到六指街道。“刚刚迁过来的时候全村有510余人,如何建设新家园、如何带领全村致富是大事、要事。”2011年,杨卫国放弃在外打拼的事业,从深圳回到新博村担任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
  当时面对新环境,一切从头开始,杨卫国带领村民们说干就干。土质不适合种庄稼,杨卫国提出推动土地流转发展果园。
  “现在,我们村的‘甜蜜事业’远近闻名!”蓝莓、樱桃、葡萄、杨梅、猕猴桃、无花果……13种水果,甜在枝头,更甜在心间。
  随着智慧农业的大力发展,杨卫国带领新博村果断投资200万元,新建集灌溉、施肥、物联网控制等于一体的大棚,用算法种蓝莓,浇水施肥、通风保暖都是全自动。从蓝莓种植项目引进到落地建成,从苗木移栽到茁壮成长,从精心培育到批量上市,只用了短短5个月时间。
  如今,1元硬币大小的新博蓝莓有了九成甜一成酸的清爽口感,得到了市场的一致好评。数字化种植方式助力蓝莓产业插上腾飞的翅膀,新博村的蓝莓产业日益壮大,年产值预计可达80万元,已成为新博村强村富民的新路子。蓝莓产业发展还为新博村未来发展生态田园综合体奠定了基础。
  近几年,杨卫国带领村民先后建起了200多亩苗木花卉种植基地、近200亩茶园和300亩水果采摘基地。年产值5000万元的瓜子厂投产,不仅吸纳了30多名村民就业,还给村里带来每年30多万元的集体收入。
  “乡村的发展根本原因在于村党支部真正站在群众角度,对我们的急难愁盼感同身受。”村民们深有感触地告诉记者,乡村振兴离不开“领头雁”,离不开有战斗力的党支部。近年来新博村的变化很大,村民的日子蒸蒸日上,每一次改变都烙在他们的心坎里。
  “产业兴旺,村民生活有保障,就更愿意参与村内公共事务,一起努力把村庄建设得更好。”杨卫国说,抓党建谋振兴,抓产业谋发展。如今,昔日的“移民村”已变为“幸福村”。2024年,新博村集体资产超过2800万元,村集体年经营收入达102万元,农民人均年纯收入达3.2万元。
  当选全国人大代表以来,杨卫国感到肩上的担子更重,干劲也更足了,他积极走访调研,了解社情民意,提交意见建议。在2025年全国人代会上,杨卫国提出了“关于推进武汉国家现代农业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建议”。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强调,推进农业科技力量协同攻关,加快科技成果大面积推广应用,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杨卫国指出,自2020年以来,在农业农村部有力指导下,武汉国家现代农业产业科技创新中心(简称武汉国家农创中心)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杨卫国表示,武汉农业科技资源集聚优势显著,拥有涉农高校、科研院所32所。武汉国家农创中心目前已集聚院士专家团队16个、建成国家级创新平台32个、联合技术攻关平台10个,研发出一批代表性成果。杨卫国建议,农业农村部出台国家现代农业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专项支持政策,给予武汉国家农创中心重点支持,并支持武汉开展中国种都建设,支持武汉国家农创中心建设种业新成果展示、发布平台。
  杨卫国说:“作为来自基层的人大代表,我将继续扎根农村,保持昂扬的奋斗姿态,把村庄建设成为乡亲们安居乐业的和美家园,让乡亲们荷包更鼓、日子更幸福,更多关注‘三农’问题建言献策,为乡村全面振兴贡献力量。”
编 辑: 刘冬
责 编: 于浩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