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郭文标:逐浪四十三载 坚守海上救援

《中国人大》全媒体记者 宫宜希

来源: 《中国人大》杂志2025年第13期  浏览字号:
  郭文标 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 浙江省温岭市石塘海上平安民间救助站站长
  初次见到全国人大代表、浙江省温岭市石塘海上平安民间救助站站长郭文标,记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的嗓音因长年救人和巡逻时大声呼喊而沙哑,双手经海水侵蚀而皲裂粗糙、手指肿大。正是靠着这副嗓、这双手,他43年如一日对抗大海,从风浪里拯救了数千人的生命。
  郭文标出生于石塘镇小沙头村,13岁起就在海里学习捕鱼。15岁那年的一个台风天,他在当地渔港救起了一位落水的老渔民。第二天老人的家人上门来一个劲儿地道谢,“当时我就被打动了,原来救助生命是这么有成就感的一件事”。
  郭文标代表在海上工作。(代表供图)
  从此,郭文标开启了他的海上救援之路。与风浪搏击,竭尽所能为溺水者寻找一线生机;和衣而睡,手机从不静音,随时保持开机状态;自掏腰包购买潜水设备、消防设备……如今郭文标的人生早已和海上救援紧密交织,一旦发生险情,他总是义无反顾冲在最前线。“在海上救人,是天经地义的。时间就是生命,险情就是命令!”这些话始终刻在他的心里。
  多年的海上救援经验,让郭文标练就了一身本领。他能扎入海里10多米深,5分钟不换气,接锚绳、堵船洞、清理螺旋桨、救助溺水者样样精通。他还十分清楚附近海域的险滩暗礁和大小岛屿,只要求救者报出经纬度,他便能知道大概位置和水流情况,第一时间组织救援力量奔赴现场。
  在温岭海域一带,几乎所有的渔船都有郭文标的电话。每当有人身处险境时,只要拨通他的号码,郭文标总会第一时间向他们伸出援手,甚至山东、福建等地渔民在附近海域遇到麻烦时也会向他求助。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郭文标已在海上救助2000余人。他于2008年创办的石塘海上平安民间救助站共有10余艘船、23位专业救援人员,已成为当地海上救援的重要力量。他也获得了全国道德模范、全国见义勇为模范、“中华慈善奖”以及国际海事组织颁发的“海上特别勇敢奖”等各项荣誉。
  “很多人都把救助的功劳放在我身上,其实都是靠大家才把这件有意义的事坚持做了这么久。为出海救援尽一份力,我感到很自豪!”郭文标激动地说。
  “我是渔民出身,能真正体会到渔民的不容易。”2023年当选为全国人大代表后,郭文标秉承着和救人时一样的满腔热忱,一门心思为渔民发声。完善海上救助体系、构建海上平安防线、助力渔业振兴,都是他履职关注的重点。
  与大海斗了半辈子,郭文标对民间海上救援的实际情况最为了解。“民间海上救援力量作为官方救援体系的重要补充,具有灵活、快速的特点,但当前在资金、设备、培训等方面仍面临诸多困难。”
  对此,在今年全国人代会上,郭文标带来了加大对民间海上救援力量财政扶持力度的建议。他提出,设立民间海上救援专项基金,用于支持民间救援组织的日常运营、设备采购、人员培训等;对民间救援组织的设备采购提供一定比例的补贴,降低采购成本,提高救援装备水平;鼓励官方救援机构与民间救援组织开展合作培训,提升民间救援人员的专业能力。
  多年来一直和渔民打交道、倾听他们的心里话,郭文标深知渔民们的所思所盼。通过走访调研,结合渔民们捕捞中的实际情况,今年他还带来了维护海洋生态平衡,调整东海休渔期的建议。
  “东海休渔期是每年5月1日12时至9月16日12时,但常有渔民在3月至4月捕捞到处于怀孕状态的鱼,鱼类没有充足的生长繁殖时间,会破坏海洋资源。”郭文标说,希望能酌情提前东海休渔期,通过海洋渔业资源保护补贴、柴油补贴等减轻渔民压力,在更好保护渔业资源的同时保障渔民生产生活。
  “今后我要继续把人大代表作用发挥好,把渔民的呼声反映出来,让渔民兄弟们顺顺利利出海,平平安安回家!”郭文标说。
编 辑: 刘冬
责 编: 于浩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