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让“金点子”落地有声!徐州市人大建立代表建议
全链条工作机制

来源: “江苏人大发布”微信公众号  浏览字号:
  “去年提的利用小区西侧一空地建设居民休闲公园的建议,答复函写得诚恳,可大半年过去了,依旧杂草丛生。”徐州市人大代表老倪的无奈,道出了部分群众的心声。如今,这样的无奈迎来制度性破解——徐州市人大常委会近期出台《关于进一步健全完善代表建议全链条工作机制的实施意见》,为这些饱含民意的“金点子”搭建起从“纸面”到“地面”的快速通道。
  直面问题
  机制重塑顺应民意呼唤
  “人大代表提建议,政府办理有着落。”这是群众对代表建议工作的朴素期待。然而,在实际工作中,仍存在一些“堵点”:有的代表建议“大而空”;有的承办单位“重答复轻落实”;还有的建议涉及多部门职责,协调不畅、效率低下……如何让代表的“金点子”真正转化为推动发展的“金钥匙”?如何让群众的呼声更快、更准、更实地得到回应?
  面对这些现实难题,在徐州市委坚强领导下,徐州市人大常委会以贯彻落实新修改的代表法为契机,围绕建立健全代表建议全链条工作机制,启动系统性改革攻坚,靶向破解堵点、回应群众期盼。此项工作被纳入市委深改委2025年工作要点,并作为“一把手”工程,由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挂帅领办。
  在总结经验、深入调研、广纳意见的基础上,《实施意见》正式出台。意见从“酝酿提出”到“跟踪问效”,全链条优化代表建议工作机制,推动建议办理从“注重满意率”向“提高办成率”转变,让每一份建议都能“掷地有声”。徐州市人大常委会主任王安顺表示,这是深入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推进代表建议内容、办理“两个高质量”的具体实践。
  破茧蝶变
  全链创新加速民意转化
  徐州市人大常委会坚持以系统思维重塑代表建议工作全流程,以突破性创新推动代表建议工作全链条闭环管理、一体化推进落实,真正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
  源头提质,让建议带着“烟火气”。“现在写建议就像烹小鲜——火候不到味不醇。”农民代表祁长松展示他的履职三件套:磨破边的民情本、贴满标签的政策包、画满红蓝线的论证图。徐州市人大常委会聚焦代表履职能力提升与信息资源收集,构建“政治引领+精准赋能”的双轮驱动模式。一方面,强化政治学习,抓实教育培训,推行“问题—依据—方案”三段式模板,以标准化锻造将空泛建议拦在源头。另一方面,用好沉浸式调研,常态化开展持证视察、“会前代表建议素材征集”等活动,将“家站点”变身社情民意收集雷达站。同时,“一府一委两院”主动推送政策信息,切实避免建议与实际工作“脱节踩空”。
  精准交办,给建议装上“导航仪”。代表建议内容涉及领域广,相关事项涉及部门多,徐州市人大常委会采取“三方会审”方式,着力把好代表建议的政治关、法律关、质量关和交办关。代表小组初审过滤,筛除信息不全、依据不足的“半成品”;代表工作机构会同各代表团复审校准,聚焦发现的问题,商请代表进一步完善;秘书处会同有关方面终审定位,准确了解代表意图,依托职责数据精准匹配主办单位和协办单位或分办单位,让每个代表建议精准直达目的地。“今年共有370件代表建议,5月初均已交办完毕,各位代表对所提建议确定的办理单位都是很认可。”市人大常委会代表工委主任岳波表示。
  协同攻坚,打破部门“玻璃门”。曾几何时,“正在协调中”的模糊回应,让一些涉及多部门协同的代表建议在推诿中陷入“办理僵局”。为破解这一现象,徐州市人大常委会创新构建“三把金钥匙”协同攻坚机制,全力打通部门间的“隐形壁垒”。责任压实之钥,明确“主要领导牵头抓总、分管领导统筹协调、业务处室具体负责”的责任链条,以刚性约束提升办成率;流程细化之钥,通过“办前细化流程规范、办中实化督促统筹、办后具化考评问效”,不断提高办理工作制度化、规范化水平;沟通联动之钥,推行承办单位与人大代表“办前问需、办中问计、办后问效”全过程沟通机制,做到同商共议、同研共办。
  硬核督办,为落实拧紧“增压阀”。新代表法对代表建议督办内容进行了优化完善。为提高办理工作质量,徐州市人大常委会明确实行“分层分类督办+重点攻坚突破”机制,对重点建议推行“三问四办”——办前问计划、办中问进展、办后问成效;由市委和市人大领导领衔督办、市政府领导领办、市人大有关专工委具体督办、市政府有关单位具体承办,形成强大推力。同时,引入“二次办理”机制,对不满意件和逾期件紧盯不放;探索开展办理情况专题询问和满意度测评,对往年承诺事项建立台账,“回头看”跟踪销号,确保“诺必践、践必果”。
  阳光评价,让好建议赢得“金口碑”。在徐州人大官网、微信公众号上,《关于强化集中供热监督检查的建议》办理情况获得了近万次阅读量。徐州市人大常委会着力构建多元反馈评价体系,畅通代表建议“最后一米”。市人大常委会、“一府一委两院”公开建议及办理情况“晒成绩”,将办理情况纳入承办单位综合考核“指挥棒”,代表提建议情况记入履职档案“成绩单”。每年评选优秀建议和先进承办单位,将优秀建议作为代表连任重要参考,极大激发提好建议、办好建议的内生动力。
  向实而行
  多维保障共育民生之花
  “今年我提的开通市区到区县热门旅游点公交专线的建议,一个月内收到答复,五一假期就开通了多条专线。”徐州市人大代表吴霜霜的满意,印证了新机制的效能。
  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汇聚众智、协同发力是关键。徐州市人大常委会坚持优服务、明举措、强保障,推动代表建议工作从“纸面”跃入“地面”,真正落地开花结果。以组织领导“强引擎”,进一步明确各选举单位、各专工委、代表工作机构及承办单位的作用职责,推动代表建议“提得好、交得准、办得成、督得实”,以各方面责任担当的“辛勤指数”,换取代表的“认可指数”,提升群众的“幸福指数”。以数字赋能“提速度”,依托“数字人大”建设,全面升级代表建议平台,实现建议提交、审核、交办、办理、督办、反馈、评价全流程“一网通办”、动态可视、全程留痕,让数据多跑路,代表和承办单位少跑腿,大幅提升工作效率和透明度。以协同联动“畅血脉”,完善人大代表、代表团、专工委、党政部门之间的常态化信息共享机制,通过联席会议、联合调研等形式,凝聚共识、共商对策,让建议真正成为汇集民智、推动工作的“富矿”。以宣传引导“营氛围”,用好各类媒体,讲好“代表建议故事”,大力宣传优秀建议及其转化成效,生动展现代表为民代言风采和承办单位务实作风,让社会公众真切感受建议工作的价值和力量。

  随着代表建议全链条工作机制高效运转,更多满载民意的“金点子”,正加快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金钥匙”、区域中心城市的“金招牌”。“当建议从纸面落到地面,我们听见的是民心落地的声音。下一步,徐州市人大常委会将始终坚持党对代表工作的全面领导,以高质量代表工作助推高质量发展,书写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生动篇章!”徐州市人大常委会主任王安顺如是说。 

编 辑: 夏红真
责 编: 于浩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