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丰富民主实践 守护绿水青山

来源: “浙江人大”微信公众号  浏览字号:
  一架无人机掠过天空,实时巡视水质环境;河边建起一座座生态洗衣台,洗涤用水直排管网;人大代表沿着河岸,检查入河排口情况……抬头一片“天空蓝”,俯首可见“碧水清”,举目满是“生态绿”,得益于生态文明建设情况报告制度试点的深入推进,宁波市鄞州区东钱湖镇人大精准聚焦河湖生态,将全过程人民民主基层实践印迹镌刻在万金湖畔。
  民主议事守护“一方水土”
  依托“钱湖人大月月督”平台,东钱湖镇人大每月都会汇总梳理群众反映的生态问题,选取主题开展生态议事会,邀请代表、选民、部门走进议事点面对面协商,催生了一批生态守护好做法。
  2023年,东钱湖湖区内福寿螺“大肆”繁衍,螺卵附着岸边,不少群众扫码反映了相关问题。当年7月,镇人大经过深入走访,准确掌握东钱湖福寿螺分布情况后,围绕科学防治福寿螺开展了一次“大讨论”。
  “农田水网里到处都是,要发动农户一起整治。”“要先控制住福寿螺蔓延扩散,然后进行全面治理、持续治理。”……议事会上,围绕福寿螺治理方式、责任主体、具体举措等问题形成共识,推动镇政府在东钱湖全域范围内开展为期一个半月的福寿螺专项清除行动,累计清理福寿螺及卵块超1万公斤。在取得初步成效后,镇政府还定期督促落实防治工作,长期守护湖畔生态环境。
人大督办下,相关部门推动开展福寿螺卵“收购”清理活动
  通过“钱湖人大月月督”平台,镇人大强化从问题收集到整改落实的闭环监督,有力促进岸线保洁等31件生态事项的处置落实。
  “双岗建功”描摹美丽图景
  为了做好生态文明监督,东钱湖镇人大成立生态环境等4个专业代表小组,开展代表约见政府部门负责人、代表督事及各类代表主题活动,不断开拓代表参与生态环保监督的途径。
  镇人大代表金雪芬就是生态环境专业代表小组成员之一。2024年初,东钱湖镇全域启动“截污纳管”工程,但俞塘工业区区块未被列入其中,“排污难”等问题引起她的重视。“区块内有不少企业,现在的管道方案长此以往容易出现堵塞情况。”经过调研走访,镇人大代表金雪芬和俞东波联名提出了同步改造俞塘工业区污水管网的建议。
  这份建议受到镇党委、镇政府的重视。在“俞塘工业区污水管网改造”等17件代表建议的“办理论证会”上,金雪芬恳切地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和思路,并就管道铺设、水质采样、生活污水排放等提出具体建议。在工程实施中,镇政府克服俞塘工业区山地地势、省道及土地政策等困难,多次调整方案,从无到有,在俞塘工业区新建管道3.8公里,俞塘工业区污水管网工程正式完工,污水排放有了专门去处,清水绕村的风景给村庄发展注入新动力。
  “四督联动”赋能文化传承
  莫枝堰是一座古堰,相传是北宋时任鄞县县令王安石带领百姓修建完成。随着时日推移,莫枝堰年久失修,周边杂草丛生,一度“无人问津”。
  2023年,镇人大将目光投向本土生态文化遗产保护,针对莫枝堰等水利遗址的现状,人大创新监督模式,密切与检察部门的工作联动。在座谈交流、实地踏勘、专家论证基础上,推动“关于东钱湖千年水利设施保护开发”代表建议转化为检察建议,形成监督合力。
  经过共同督办,水利、国土、属地政府等多方协同制定保护方案,高效推进了高湫堰、莫枝堰等古堰的修复工程,使其重焕生机。古堰新生后,镇人大和镇纪委还持续跟进,督促政府在修复文物本体基础上,对周边历史环境风貌进行生态化保护与修复,并融入宋韵文化、水利文化元素,打造文化展示轴和人文景观带,让这座北宋“治水丰碑”的文化价值得以传承和彰显。
人大、检察联动,视察高湫堰保护修复情况
  东钱湖的生态蝶变,印证了基层民主实践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同频共振。镇人大将继续聚焦生态治理“最后一公里”,以全过程人民民主守护绿水青山,让乡村振兴与生态保护良性循环,书写基层生态文明建设新篇章。 
编 辑: 张峻铭
责 编: 于浩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