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左香云:接续奋斗建设富美神山村

通讯员 杜技耘 《中国人大》全媒体记者 周誉东

来源: 《中国人大》杂志2025年第11期  浏览字号:
  左香云 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 井冈山市茅坪镇神山村党支部副书记
  “2016年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踏雪来到神山村,与我们共打糍粑、拜早年、话脱贫。”全国人大代表、井冈山市茅坪镇神山村党支部副书记左香云说,“这是我们最温暖和自豪的回忆。总书记的深情嘱托,我们时刻不敢忘记,唯有接续奋斗,把神山村建设得更加富饶、美丽!”
  奋斗不息,时节如流。9年间,神山村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在乡村振兴、共同富裕的康庄大道上一路奔驰。曾经山高坡陡、土地贫瘠、交通不便的贫困村,如今翠竹掩映、溪水潺潺、风光秀美、游人如织,乡村旅游和特色产业风生水起。“糍粑越打越黏,日子越过越甜”,这句朴实的井冈山民谣,生动诠释着神山村的蝶变,也时刻歌颂着党的关怀。“总书记讲,不能落下一个贫困家庭,丢下一个贫困群众,神山村做到了!”左香云自豪地告诉记者。
  20世纪90年代,不到20岁的左香云外出打工没多久就选择返乡,誓言“要做出自己的产品”。修摩托车、卖手工艺品、做竹品加工……左香云辛勤劳作、坚持不懈,终于选准了利用本地丰富的毛竹资源加工竹制品的创业之路。
  井冈山毛竹资源丰富,其利用却一度停留在最原始的粗加工阶段。“200个弹弓换来500元,这是我创业的第一桶金。”左香云说,“我意识到这样守着‘绿色银行’却过着苦日子是不行的,得踏出新路子。”之后,左香云不断改进技术、开发产品,推出了“神山竹酒”等高附加值产品,让一根毛竹的产值从十几元达到三四百元,实现从原竹贩卖到高赋值加工的跃升。他牵头成立竹制品加工厂,吸纳村民就业,并引入电商销售模式,逐步探索出一条竹制品特色产业之路。
  
  左香云代表(右二)在神山村调研竹制品加工情况。(代表供图)
  作为村里的致富带头人,左香云的身份也不断地发生变化。2018年,左香云当选为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2019年,通过选举担任神山村党支部副书记,2023年,当选为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我感到荣耀,更感到沉甸甸的责任!”左香云说,“如何让神山村变得更富足、更美丽,不辜负总书记的期待,我想了很久。”
  责任在肩上,路子在脚下。左香云不仅走进神山村每一户去问计问策,还多次到江浙等旅游业发展完备的地区调研取经。“乡村旅游和红色培训,是神山村选定的发展新路子。”左香云坚持以红色旅游带领全村人民富起来,他牵头成立了神山村旅游协会,对内统一分配客源、制定服务标准、提升管理品质,将16家农家乐、8家民宿、9家购物点纳入规范化管理。他推动改造进出黄洋界古道,串联八角楼、黄洋界等景点,打造“红色研学+生态观光”精品线路,创新推出“神山糍粑”体验工坊、“红军小道”徒步项目,开发“重走红军路”沉浸式研学课程。
  “游客来了,不仅要让他们看到风景,更要感受到红色文化。”作为红军烈士后代,左香云倡导将红色基因融入村庄发展,推动神山村成立“红色故事宣讲团”,村民化身讲解员,向游客讲述黄洋界保卫战、红军小道等红色历史。
  如今,神山村村民人均年收入从2015年的3000元跃升至2024年的3.2万元,村集体经营性收入超100万元。2024年,神山村接待游客超30万人次,旅游收入突破2000万元。
  作为全国人大代表,左香云始终将“为老区代言、为乡村振兴鼓与呼”作为使命,深入田间地头调研,用脚步丈量民情,用代表建议推动发展。
  针对红色资源保护与利用难题,左香云连续三年呼吁“支持井冈山革命老区红色景点免费开放”。2024年全国人代会,他提出关于支持井冈山革命老区红色景点免费开放、增加财政转移支付额度的建议,推动井冈山打造“没有围墙的博物馆”、开放式红色文化教育基地,让跨越时空的井冈山精神放射出新的时代光芒。这一建议得到国家相关部门高度重视,也为革命老区可持续发展注入新动能。
  “一根竹子能成材,一片竹林能成海。只要我们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神山村的明天一定会更美好!”左香云说。
编 辑: 刘冬
责 编: 于浩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