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江苏江阴市汇聚代表之力赋能新质生产力有“智”又有“质”
近年来,江阴市人大常委会认真开展“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学习实践活动,精准锚定“发展新质生产力”这一中心议题,组织各级人大代表履职尽责、担当作为,为江阴发展新质生产力赋能。4月下旬以来,各代表小组陆续开展以“加快‘科创江阴’建设,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为主题的“履职问计活动周”活动,走进企业视察调研,为“科创江阴”和新质生产力发展问诊把脉、建言献策。
凝共识,共绘创新发展“同心圆”
建立常态化学习机制,分层分类组织各级人大代表开展“专题培训+多点培训”,准确把握新质生产力内涵要义,引导代表立足岗位、坚定信心,锚定新方向、提增新质效,为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履职尽责。
2024年以来,组织开展市人大代表履职能力提升培训班3期,围绕新质生产力主题开展市镇两级“代表大讲堂”10期,来自长电科技、优燃科技、必得科技等高新技术企业的人大代表走进讲堂,围绕人工智能、数字经济、绿色节能、高端制造等热点问题,分享在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过程中的经验与做法;一批在传统产业中深耕的代表,讲述各自企业借助数字化、智能化东风实现“华丽转身”的实践经验。
建真言,共商助推高质量发展“金点子”
以“履职问计活动周”为抓手,围绕“经济挑大梁”中心任务,组织各级人大代表走企业、进车间、看项目、提建议,与党委、政府、企业群策群力,找准和打通束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堵点症结,直击要害、透彻分析、精准谋策,共梳理形成意见建议111件、调研报告31篇,向市委市政府建有据之言、献务实之策。
在市第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期间,代表们积极集智建言,提出了加强企业科技创新、推进工业数字化、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等与新质生产力相关建议14件,占全部代表建议的9.27%,其中5件被纳入年度重点督办建议,《关于深化校地融合,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服务区域打造新质生产力,为中国式现代化江阴新实践提供有力支撑的建议》由市委书记、市长“领衔督、领衔办”,促进政府及相关部门扛起使命责任,将人大代表建议转化为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良策实招。
围绕“打造更优营商环境,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主题,市人大常委会开设“民生议事厅”,组织人大代表、企业负责人与政府部门负责人面对面互动交流,就营商环境相关热点难题现场考问答疑,在共商议事、凝聚共识中擦亮江阴“澄心办、办澄事”营商环境品牌。
聚合力,打好护航发展“组合拳”
科学安排监督议题,集成运用执法检查、专题询问、视察调研等多种形式,打好护航新质生产力发展“组合拳”。
自2022年作出《关于扎实推进“一湾一谷”建设的决议》以来,市人大常委会连续三年强化跟踪监督,不仅定期听取和审议政府专项工作报告,还多次开展专题视察,就决议中有关科学规划、科创平台、产业支撑、绿色生态等重点工作进展开展常委会“回头看”专题询问,持续放大人大监督叠加集成效应;向市委报送的《关于扎实推进“一湾一谷”建设的决议执行情况的调研报告》,其中“优化完善功能布局,加快建设步伐”“加强资源要素保障,提高行政效率”“聚焦科技创新驱动,提升产业能级”等建议被政府采纳转化为“一湾一谷”开发建设的具体举措。
依托在澄全国、省市人大代表所在单位设立的10个经济运行观察点,市人大常委会定期走访调研重点企业,对企业开展“零距离问诊”,深刻剖析企业在“智改数转网联”转型中面临的“阻梗”困境,及时提出扩大金融资源供给、支持企业加快智改数转、培育更多专精特新企业等方面对策建议,推动出台一批支持政策,为实体经济稳健前行注入强心剂。依托全市42家企业代表联系点,定期组织开展“代表联系服务群众日”活动,收集所在行业及产业相关问题和意见建议,及时向政府相关部门交办处理,推动问题快速解决。
编 辑: 张峻铭
责 编: 于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