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安庆人大:执“绿”为笔共绘绿色转型新画卷

来源: 中安在线  浏览字号:
  安徽省安庆市地处长江之滨、皖国故里,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景观和丰富的历史文化,肩负长江大保护和为长三角构筑生态屏障的政治责任。安庆市人大常委会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围绕市委“进百强、上台阶”和生态宜城部署要求,依法履职、担当作为,以扎实有效的工作,助力走好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之路。
  安庆是安徽五大重点林区之一,森林面积798.9万亩,占国土面积的39.29%,安庆人大在全省率先制定《安庆市林长制条例》,有力促进了林业产业健康有序发展。2024年全市林产业产值达682亿元,林长制改革连续6年获省激励,实现了立法的法律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相统一。“水中大熊猫”江豚是长江生态系统健康的重要指标,一度濒临灭绝,安庆人大立足长江江豚主要栖息地的实际,制定全国首部保护江豚的地方性法规,不断增强社会各界对“共抓长江大保护”的认识,目前长江安庆段江豚数量已从2018年的130—150头增加至2024年底的190余头。
  2024年,安庆人大围绕市委创建“无废城市”的决策部署,全省首推“无废城市”建设条例,在系统构建固废治理上提供法治新路径,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同时,安庆人大在全省率先制定《安庆市传统村落保护条例》,为省级层面立法提供了有益借鉴。
  重大事项决定对地方立法工作是一个有益的补充。如何更好地处理发展与保护的关系,安庆人大按照“要素跟着项目走”的原则,作出《关于依法加强生态环境要素保障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决定》,推动市政府及有关部门在强化要素供给、严守生态保护红线、推进“双碳”工作、把握产能政策、优化行政审批、规范行政执法、创新服务模式等方面采取务实举措。
  安庆人大始终把城建环资领域作为人大立法的优先领域,自获得地方立法权以来,先后制定并颁布实施相关地方性法规13件,占立法总数的72.2%,初步构建了覆盖全面、务实管用、严格严密、内在协调、具有安庆特色的制度体系,着力为全市经济社会绿色转型夯基垒台、立柱架梁。
  安庆人大认真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责,聚焦城乡融合、生态文明等关键环节,通过持续打出执法检查、专题审议、专题调研、代表视察、建议督办等系列“组合拳”,实施正确监督、有效监督、依法监督,切实将监督成效转化为对策良方,助力安庆竞逐绿色转型发展新赛道。
  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时强调,“要着力构建城乡融合发展新格局”。2024年12月,安庆人大围绕城市能级提升,听取和审议“一带一轴一环三城”城市设计首发项目推进情况的报告,组织驻宜省、市人大代表集中视察,推进突出“一带”重点、分段实施、保证质量、打造亮点等审议意见的落实,寓支持于监督之中,助力城市有机更新,提升城市功能品质和综合承载力。围绕“三区三线”划定,听取和审议《安庆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为安庆绿色转型提供“多规合一”空间保障。
  内河航运具有运量大、能耗小、运价低等突出优势,在绿色转型中具有重要作用‌。安庆港作为全国28个内河主要港口之一,是安庆市乃至安徽省外向型经济发展和沿江产业布局的重要依托,但体量偏小、发展滞后,枢纽地位不显。安庆人大通过“线上+线下”多渠道开展系统性调研,创新采取市、县(区)人大联动监督,常委会组成人员和列席会议的市人大代表联动询问,市政府及有关部门、县(区)政府联动应询“三联动”方式开展专题询问,汇聚港口发展良策16条,助力桐城港规划单独获批,港口配套和服务质量显著提升,为打造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城市注入新动能。
  高水平保护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2022年以来,安庆人大深入践行“两山”理念,坚持奔着问题去、盯着问题查、抓住问题促整改,持续对环境保护“一法一条例”、长江保护法等进行执法检查,听取和审议环境状况和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报告,开展水系统整治监督调研,督促政府持续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建立高效统一智能监管平台、加快生态产品价值转化。2024年,安庆环境空气优良率87.4%,改善幅度全省第一,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实现近三年最好水平,以法治力量守护蓝天碧水青山。
  人大监督始于“监”重在“督”贵在“效”。安庆人大出台加强审议意见办理的工作办法,在持续跟踪问效和“回头看”的基础上,每年4月份常委会会议听取和审议“一府两院”上年度落实审议意见办理情况的综合报告并开展满意度测评,对测评结果不满意的实行再监督、再报告,切实延伸监督链条,扎实做好监督“后半篇文章”。
  人大代表是推动绿色转型的重要力量。安庆人大坚持践行和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以“聚民意、惠民生”为载体,广泛开展“三进三访”(进选区、访选民,进乡村、访群众,进园区、访企业)活动,2024年五级人大代表在闭会期间提出建议10.6万件,涉及城建环资领域建议超过2.5万件,已成为了解群众诉求的主要载体,其中关于推进城区污水系统治理的建议、关于实施生态补水的建议形成人大视点,安庆市委主要负责同志批示交办。
  安庆人大建立代表建议领导领办督办机制,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领衔重点议案,强化“提、办、督”三方沟通,近四年共办理和督办市人大代表相关建议169件,推动一批人大代表的“金点子”,如港产城融合发展、固废管理、传统村落保护、绿色建筑等建议,切实转化为常委会立法、监督项目,转化为绿色转型的有力举措。
  安庆人大积极探索、大胆创新,在全省率先建立100个全过程人民民主基层实践点,实施民意畅通工程、开通百姓说事平台,常态化了解市场主体和群众对绿色转型的看法、想法、说法,在《安庆市“无废城市”建设条例》起草过程中收集相关意见建议50余条。今年还将以全过程人民民主市级中心站建设为契机,深度融合基层立法联系点、预算监督基层联系点和代表“家室站点”,打造民情民意“直通车”。
  同时,安庆人大立足区位优势,主动融入长三角一体化、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以人大区域合作为纽带,推动省际、市际协作从“相邻”走向“相融”,先后牵头大别山“三省四市”人大助力革命老区振兴发展,与上海市徐汇区人大协同推进高质量一体化发展,与池州人大开展“一江两岸、拥江发展”合作,积极参与长江“五省十五市”人大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书写了人大协同发展的生动答卷。(储浩洋) 
编 辑: 夏红真
责 编: 于浩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