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王永兰:在田埂上蹚出百姓幸福路
《中国人大》全媒体记者 舒颖 见习记者 李欣宇
王永兰 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 四川省攀枝花市米易县普威镇独树村党总支书记
“我想代表我家乡的父老乡亲在这里提一个建议。”今年3月,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四川代表团的审议现场,全国人大代表王永兰身着彝族服饰,头发梳得干练,声音洪亮,“这个建议就是支持农村通组入户道路建设,我给它取了一个名字,叫作‘最后一公里’工程。”
自2018年至今,王永兰已连任两届全国人大代表,多次围绕乡村交通建设等提出意见建议。“以前关心的重点主要是村民们致富增收的事儿,自从当了全国人大代表,参加了各种履职培训和视察调研,关注领域越来越多,思考问题也更长远。”王永兰说。今年,除“最后一公里”工程外,她还提出支持米易县创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在全国分类开展零碳建筑试点、推广攀枝花光伏发电与零碳化改造经验等建议。

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召开前,王永兰代表(中)在村内收集民意,了解通组入户道路建设质量等情况。(代表供图)
王永兰来自被誉为“太阳迷恋的地方”的四川省攀枝花市米易县,现任普威镇独树村党总支书记。独树村出了一位全国人大代表,乡亲们对“全过程人民民主”有了更加直观的体验。“老百姓都知道代表就在身边,自己的声音能传到最高国家权力机关,自己家门口的事儿能被带到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王永兰笑着说。
作为一名扎根基层三十年的“田埂干部”,“挨家挨户上门”是王永兰干好工作的不二法门。为了让村里的孩子重返校园,她带着村组干部上门做思想工作,主动拿出积蓄资助贫困学生;为了促进村民增收致富,她谈遍乡邻,踏过村里的每一块地砖,推动发展特色产业;为了提升村里老人的生活质量,她巡村时常常探望,“聊家常”的同时也给老人家“讲讲课”……
三十年来,王永兰见证并参与了独树村从“一贫如洗”到年产值超2.5亿元的“水果名村”再到“全国文明村”的发展蝶变——她带头种植雪梨、樱桃等果树,组织果农学习先进种植技术,以矮化密植技术突破产量瓶颈;她带领村民成立“好果子”专业合作社、注册“普威太阳”雪梨品牌,并拓展电商平台、对接商超,全面畅通销售渠道等。
走过田埂,穿过果林,王永兰的心里始终惦记着村里的家家户户。“这几年,我们村的变化很大。大家都住上了小洋楼、开上了小汽车,娃娃读书就在出门不远的学校,平时看病也不用跑很远,在家门口的卫生室就能看了,生活越来越便利。”想到漫山遍野的梨花和乡亲们的笑脸,王永兰心里满是感慨,“这背后有这片土地的无私馈赠、乡亲们的辛勤付出,更有党和政府的有力领导和政策支持。”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和计划报告,提出一大批和我们息息相关的好消息、好政策。特别是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深入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等部署,让我感到非常振奋。”参加完今年全国人代会回到独树村的王永兰,在与乡亲们宣讲起大会精神时这样谈道。
在王永兰看来,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是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一把“金钥匙”。“借这次全国两会东风,我们村还要干三件大事。”她高兴地说,接下来,独树村计划引进无人机植保、物联网监测系统,在雪梨核心产区建设2000亩智慧果园,力争三年内亩产再增20%;学习“千万工程”经验,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包括做优“三花节”(梨花、桃花、油菜花)和“雪梨采摘季”,修复土司花楼遗址,开发百年梨园+土司文化“研学线路”等;依托“盒马村”订单模式,提升雪梨附加值,完善冷链物流,推动农产品标准化、品牌化。
又是一年好春光,万亩梨花伴新风。“乡村要发展,既要让产品‘走出去’,又要让游客‘走进来’。”王永兰爽朗地向世界各地的朋友们发出邀请,“欢迎来独树村赏万亩梨花、品生态瓜果、听土司古韵,见证乡村振兴的美丽春天!”
编 辑: 刘冬
责 编: 于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