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感谢信背后的故事
——小小调查研究联系点 发挥民主实践大作用
前不久,雁江区资溪街道人大工委收到了两封特殊的感谢信,这让街道工委主任唐莉激动不已:“简直没想到!我们基层竟然收到省人大常委会研究室的感谢信,看到那大红的印章,我反复确认了好几遍,才敢相信是真的!”
这两封感谢信的内容,是分别对资溪街道工委人大调查研究联系点在《四川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和《四川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2025年度工作要点》征求意见期间,有效发挥“民意直通车”作用,广泛汇聚民意民智,立足人大职能建言献策的肯定与鞭策。
据了解,2024年7月,雁江区资溪街道人大工委成功创建四川省人大常委会研究室、省人大制度研究会首批调查研究联系点。授牌以来,联系点充分发挥扎根基层、贴近实际、面向群众的天然优势,给根本政治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搭起了一座“民心桥”,源源不断地收集民意。

民主在这里“可感”“可及”
在资溪街道,民主不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触手可及的生活日常。走进雁南社区,社情民意立法建议信箱醒目地矗立在门口,两旁的橱窗和LED显示屏生动地宣传着“全过程人民民主理念”。往里走,楼梯间展示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发展历程大事。转角处社区的“民主法治广场”上,坝坝会最是热闹,人大代表和居民们围坐一圈,唠家常、谈问题,蝉鸣声混着此起彼伏的讨论,氛围十分融洽。
正是在这样的氛围里,全过程人民民主理念不断深入人心中,居民们的问题逐一找到了解决之道。
雁南社区滨江花园C区的居民李登科正在忙着领取米,“全靠上次坝坝会立竿见影!以前小区管理混乱,上次人大代表组织我们开坝坝会时反映了这个情况,社区和街道就指导我们成立了业主委员会。现在管理规范,去年公共收益有结余,今天还喊我们每家来领一袋米。”
辖区人行小区居民杨萍和跳广场舞的伙伴聊着:“上次我在‘民情茶室’喝茶摆龙门阵,随口提了下小区下水道堵塞,臭气熏天,马上过年了大家都很发愁。哪晓得社区这么重视,吴国丽代表还专门联系了施工方解决问题,让大家能安心过年。”
履职在这里“身到”“心至”
去年,市人大常委会研究室会同人大法制委、常委会法工委等多个部门到调查研究联系点,通过开座谈会、征集意见等方式,针对资阳市《城区机动车停车条例》《物业管理条例》等多部地方性法规的适用情况进行专题研究。
资溪街道党工委书记吕林麟表示:“短时间内,我们就收集到群众和各方意见建议10多条。其中,关于‘一些部门在条例实施中工作没做到位,部门之间配合也不好,影响了实施效果’,还有‘部分法规条款跟国家政策、法律法规不太一致,得修改’等建议,都被写进了调研报告。这些来自群众的‘金点子’,实实在在变成了改进地方立法工作的‘金钥匙’!”
与此同时,联系点的设立和市人大调研活动的深入开展,也让人大代表们履职热情高涨、尽心尽力。
雁江区人大代表张明说,作为人大代表,我们的职责就是倾听群众声音,把大家的需求和想法反映上去。调查研究联系点给我们提供了更广阔的平台,让我们能更好地发挥作用,真正做到为民发声。
调研在这里“开花”“结果”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根在人民,源在百姓。近期,调查研究联系点聚焦“充分发挥人大在密切同人民群众联系中的带头作用”这一主题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广泛征集人民意见,深入汲取人民智慧,提出了动员和激励全市各级人大代表和人大工作者进到基层一线,争做政策法律宣传员;进到群众中间,乐做社情民意收集员;进到企业车间,善做服务发展参谋员;进到项目现场,勇做民生实事监督员;进到代表家站,勤做人民群众服务员“五进五做”的相关建议,被市人大常委会充分吸纳,有效深化人大常委会联系人大代表、人大代表联系人民群众工作,拓展“我为群众办实事”行动,推动人大履职更好接地气、察民情、聚民智、惠民生。
树高千尺,根在沃土。调查研究联系点虽“小”,却承载着推进民主政治建设的“大”担当。从“入耳入心”的民意共鸣,到“白纸黑字”的制度保障,再到“落地生根”的生动实践,全过程人民民主正沿着向下扎根汲取养分、向上生长开枝散叶的路径,让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棵参天大树始终焕发勃勃生机。
编 辑: 刘冬
责 编: 刘静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