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三全”机制 推动民生微实事落地落实

来源: “杭州人大发布”微信公众号  浏览字号:
  悦云邸小区设立了儿童成长驿站,仓溢绿苑小区增设了电瓶车充电棚,葛巷社区推出了外卖骑手专属的爱心食堂驿站......去年,余杭区人大常委会仓前街道工委聚焦群众“急难愁盼”,探索构建“全方位收集”、“全要素支撑”、“全过程跟踪”的“三全”工作机制,助推203个民生微实事项目落地落实,以“微实事”撬动“大治理”,用“小切口”破解“大难题”。
  全方位收集民意 精准对接民生需求
  为精细捕捉民情脉搏,助力微实事项目“选得准”,人大仓前街道工委构建了“线上+线下”的民情收集体系,充分发挥人大代表的作用,动态收集民意需求清单。
  “线下,我们建立了1个中心站、4个特色站、N个网格点的全域民意收集网,组织驻站代表主动融入社区微网格;线上,依托‘代表码’,方便群众24小时‘扫码提事’。”人大仓前街道工委主任刘立翔介绍说。
  围绕民意需求清单,人大仓前街道工委还创设了“绿色通道”快速研判机制,对清单实行动态跟踪管理,及时分类梳理,精准锁定“急难小微”民生痛难点,将民意需求转化为民生微实事建议。
  太炎社区的儿童户外乐园,就来源于居民王阿姨在线提交的一条建议。“当时,王阿姨给我发来的消息是,希望小孩子在家门口就有玩乐的地方。”余杭区人大代表徐燕敏至今还记得,围绕这条建议,她跟王阿姨一起对社区的空地进行了摸排,发现仓梦合寓小区内有块空地非常合适,便立即向仓前街道提交了微实事民意需求。“短短一个月时间,街道就回复我,这条建议已经列入民生微实事项目,准备利用这块空地打造一个儿童户外乐园。”徐燕敏说。
  全要素支撑保障 推动微实事高效落地
  为了确保民生微实事能办到居民的心坎上,人大仓前街道工委制定了《民生微实事十大实施准则(试行)》,按“急难小微、普惠互利”原则,筛选微实事落地项目。“人大仓前街道工委每两个月召开一次民生微实事专题议事会,对候选项目进行票选,上报街道党工委,确定微实事项目清单。”刘立翔说。
  在微实事项目实施过程中,仓前街道充分统筹用好社会、群众多元力量,调动各方力量、整合各方资源、组织各方参与。
  比如,为了对项目进行实时跟进,仓前街道构建了“主办主导+协办配合+联合督导”责任矩阵,主办科室(村社)全程领航、协办单位全力配合,监督小组全程盯控。
  在项目资金上,仓前街道构建了“政府引领、社会协同、群众响应”的出资模式,街道设立专项资金预算,“一事一议”兜底项目资金,动员社会各界承担部分款项,发动群众参与共同筹集资金。
  全过程跟踪成效 确保群众满意
  “民生微实事,不仅是把群众身边的点滴诉求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民生福祉,更重要的是激发了社区的自治活力。”刘立翔介绍说,人大仓前街道工委探索创新民生微实事“看、听、测”三步评估法,组织人大代表、专业机构、社区居民看现场、听汇报、评测满意度。
  为了能够更全面了解民生微实事项目的实施成效,人大仓前街道工委设置了两轮评价机制,“首轮由村社、科室和群众进行满意度测评,笫二轮邀请专家来评,进一步挖掘项目的可复制经验。”刘立翔说。

  “去年,满意度最高的项目是仓溢绿苑充电棚改造项目,这也给我们在今年项目选择上提供了方向。”刘立翔表示,下一步,人大仓前街道工委将进一步完善民生微实事“三全”机制,真正为社区群众解决急切、迫切的难题。 

编 辑: 刘冬
责 编: 于浩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