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从“摸黑走”到“踏光行”“家访式”履职破解群众照明难题
夜幕下的滇池沿岸,新安装的80盏路灯将梁王村巷道照得通明,村民三三两两散步闲聊;六街镇修复一新的路灯下,菜农们正忙着交易凌晨采收的鲜货;宝峰村重新规划的照明点位上,老人牵着孙辈的手走得稳稳当当……这些温暖场景的背后,是昆明市晋宁区人大代表们践行“群众身边无小事”的生动注脚。
今年以来,该区各级人大代表通过“家访连心”机制,推动解决路灯安装、修缮等民生实事37件,以“微实事”撬动“大幸福”。
民情日记里的“照明工程”
翻开徐冬雪代表的履职记录本,2022年9月20日页面上“梁王村路灯缺失”的群众诉求格外醒目。这位区人大代表走访发现,当地“美丽乡村”建设虽初见成效,但夜间照明不足制约着村民生活品质提升。在她的持续推动下,滇池沿岸美丽乡村项目专项规划中增设了路灯管线预埋设计,目前已完成80盏太阳能路灯安装,覆盖5条主路和12条巷道。
代表“家访”点亮民心
“从发现问题到路灯亮起只用了一周!”中和铺村村民至今记得赖秀英代表带着电工逐盏检修路灯的身影。晋宁区创新建立的“选民连心人”制度,要求代表每月至少开展2次入户走访。宝峰村唐露芳代表通过家访发现照明“盲区”后,推动村委会重新规划路灯布局,使背街小巷光照覆盖率从65%提升至100%。
民生实事办理“全闭环”
在六街镇,人大代表王强通过“问题发现—会商交办—跟踪问效—群众评议”四步工作法,针对污水处理厂路段路灯故障问题,从接到选民反映到完成修复仅用15天,同步建立全镇路灯管护台账。该做法现已在全区推广,形成“小事快办、难事联办”的民生诉求响应机制。
“现在路灯亮了,心里更亮堂!”兴阳村75岁的殷学林老人轻触新装的太阳能路灯开关,巷道瞬间洒满暖光。郑和路选区代表刘晓强联合社区筹资更换的这批路灯,不仅解决老年人夜间出行难题,更照亮了人大代表与群众的“连心路”。
“盏盏路灯照见的是履职初心。”晋宁区人大常委会主要负责人介绍,今年已组织代表开展“民生微实事”专项行动,建立“问题清单+效果清单”双台账,确保群众关切“件件有回音、事事见成效”。
从梁王村的连片亮化到背街小巷的“补光行动”,这些看似琐碎的“小问题”,恰是检验基层治理水平的“试金石”。晋宁人大代表们用“跑断腿、磨破嘴”的韧劲,诠释着“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的庄严承诺。当代表履职与群众期盼同频共振,“民生”二字便有了最温暖的底色。
编 辑: 夏红真
责 编: 于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