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面对面”问需 “实打实”为民

通讯员 李硕果 《中国人大》全媒体记者 于浩

来源: 《中国人大》杂志2025年第8期  浏览字号:
  “我们的企业需要一条6公里多的专线,项目牵涉到村庄、水利、交通、燃气等多个部门。”湖州市南浔区菱湖镇人大工业专业代表小组在走访泛半导体产业园区时,了解到企业需要一条35千伏专线,由于项目涉及面广,影响到施工进度。了解到企业的困难后,镇人大代表立即向镇人大主席团反映情况,推动了企业的难题解决。
  在南浔,“代表面对面”场景到处可见。为充分发挥代表作用,南浔区人大常委会创新实践“代表面对面”活动载体,定期组织开展人大代表与选民群众、地方人大、“一府一委两院”的联系走访、履职监督、座谈交流和主题接待等系列活动,广泛吸纳民意、汇聚民智,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在南浔的发展实践。
  民情“面对面”,用真实民意确定履职重点
  “人大常委会应该加强对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监督”,“人民群众普遍关注的食品、药品安全等内容要纳入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3月,在南浔区人代会召开前,区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进行全覆盖走访活动,与选区内21个代表小组开展面对面座谈活动,现场收集意见建议126条,对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修改84处。
  不止于线下面见,还有对“网上民意”的收集。“安置小区后期维护缺乏长效机制,健身设施数量少且简陋,缺乏维护更新”……从2022年起,南浔区人大联群数字工具“民呼我为,解忧一点通”投入使用,累计在移动、电信办事大厅和菜场闹市等人群密集处布点500余处,群众扫“码”说事、部门线上办事、代表全程督事,“身边小事”的综合解决率达到87%。
  “身边小事”在解决的同时,也为“民生大事”提供了线索。南浔区人大组织人大代表对2024年334件“指尖小事”进行集中研判,从中梳理出安置小区后续管护等多处、多地、多时段频发的共性问题,开展视察调研活动12次,充分吸纳民意,将新农村的后续建设和已建成新农村的后期管理、维护、配套情况和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等13项内容纳入区人大2025年监督工作计划。
  联系“面对面”,用全过程参与践行全过程民主
  4月,南浔区人大常委会与“一府一委两院”联席会议召开,专题学习新修改的代表法中“两个联系”相关内容,对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走进代表联络站、人大代表走进部门、人大代表参与政府调研等工作进行研究。
  “两个联系”在南浔有着长期的实践基础。在2018年,南浔区人大开展了“局长进站”活动,26个区级部门“局长”每年至少一次走进代表联络站。2019年,进一步开展公检法司“四长进站”活动,为基层治理法治化注入代表力量。本届以来,南浔区人大常委会将进站对象延伸至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将进站方式由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单向进站拓展为人大代表走进部门、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走进站点的双向互访。
  今年,南浔区人大常委会进一步丰富了“一府一委两院”密切联系人大代表的形式和内容,将人大代表参与政府部门工作调研作为联系的一项重点,推动政府与代表“面对面”沟通、“肩并肩”调研。截至目前,南浔区各级人大代表参与“十五五”规划编制调研活动480人次,提出意见建议414条,用人大代表的全过程参与、全方位联系,推动全过程人民民主融入各方面工作。
  督办“面对面”,用高质量办理促就高质量履职
  代表建议、批评和意见办理是南浔区人大常委会推动人大代表高质量履职的一个重要抓手。首次对本届区人代会期间代表提交但未解决的83件建议开展“回头看”集中督办活动。区人大常委会领导带队,各专工委联同建议领衔代表先后走访区农业农村局等19个建议主办单位,开展“面对面”督办活动31场次。代表建议办理督办情况的报告首次提交区人大常委会会议审议,推动37件“未解决”意见建议得到解决。
  南浔区人大常委会在代表建议的“写督评”环节,注重发挥代表小组、代表专业小组的作用。今年区人代会期间,各专工委联动16个专业代表小组,对30余件代表建议提出修改完善意见40余条。同时,制定印发《区人大代表小组集体评议代表建议办理工作办法》,改变对建议办理结果“一人评价”的模式,以21个代表小组为单位,组织对意见建议的集体撰写、对办理结果的集体评价,用群策群议提升代表建议质量,用群测群评实现满意与否更加真实。
  “下一步,区人大常委会将深入贯彻全过程人民民主重大理念要求,以落实新修改的代表法为契机,进一步健全完善‘代表面对面’工作的制度机制和实施方案,提高‘代表面对面’工作的制度化和规范化水平。”南浔区人大常委会负责同志说。 
编 辑: 刘冬
责 编: 于浩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