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温州:以法治力量托举青年
2025年3月28日,浙江省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批准通过了《温州市青年发展促进条例》,条例于今年5月1日起正式施行。

2024年12月25日,温州市第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审议表决《温州市青年发展促进条例》
青年是国家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生力军和中坚力量。2021年,温州市委市政府出台《温州市青年发展规划(2021-2025年)》,明确提出建设青年发展型城市。温州也成为全国首批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试点。由此,温州青年发展工作更加紧锣密鼓地铺展开,为条例的制定奠定了坚实的实践基础。
条例作为全国首部促进青年发展的综合性地方法规,从青年个人素质提升、职业发展、社会生活三方面作出系统规定,着力提出具有方向性、前瞻性、有效性的对策。条例的出台,标志着温州青年工作从政策引导向法治保障转型升级,对破解青年急难愁盼问题,助力温州打造青年近悦远来向往之地,提升城市发展“青和力”,具有重要意义。
夯基垒台,强化顶层设计
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吸引青年人口流入,需要在青年发展上充分彰显城市热度和温度。青年发展事业有其特殊性,当代青年发展需求的内涵和边界也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日益拓展。
条例坚持系统观念,在现行法律框架内为推动新形势下青年高质量发展强化顶层设计,明确青年发展促进工作应当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青年为本、全面统筹、改革创新、分类指导的原则,并将青年发展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纲要、计划以及城市发展战略,系统厘清各方责任,进一步凝聚起促进青年优先发展的强烈共识和强大合力。

2024年11月11日,《温州市青年发展促进条例》部门意见征求座谈会召开。
精准施策,强化要素保障
服务青年发展的有效供给不足,必将导致城市对青年的吸引力、集聚力下降。就业、住房、婚恋、子女教育是青年群体关注的热点。这几个方面能否很好回应青年的需求和期待,直接影响青年在一座城市的去留。面对像杭州、上海等大城市对青年的虹吸效应,城市除了要大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实现高质量发展,更要注重“人”的因素,为青年发展创造良好保障条件。
条例针对当前青年毕业求职、创新创业、婚恋交友、老人赡养、子女教育、卫生健康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围绕基本公共服务供给进行了周密设计,进一步健全机制,体现了明确的问题导向。
条例赋予青年主体地位更多全新内涵,明确建立健全青年参与社会公共事务机制,当制定涉及青年权益的公共政策时,应当听取和吸纳青年组织、青年代表的意见与建议,鼓励青年积极参与社会治理。
改革创新,激发奋斗热情
立法调研发现,青年工作存在碎片化、集成难、回应慢等问题,大多数青年对政策感知度低、知晓率低,直接导致了其受益于政策帮扶与服务的比例低。
条例体现了鲜明的时代性,通过立法引领推动青年工作不断探索试验和改革创新,比如规定以数字技术赋能青年创新发展,利用数据服务青年,为青年及时精准推送政策信息,推动惠青政策兑现及时。再比如,聚焦塑造充满青春活力的城市界面,规定将青年特质融入城乡文化景观、文化休闲场景、社区文化空间建设;鼓励和支持青年参与文化街区、体育公园、艺术场馆、特色书店、演艺场所等城市公共空间的设计建设和运营管理。

2024年10月25日,立法调研组赴泰顺乌有村数字游民基地调研青年返乡入乡工作。
条例紧扣民营经济这一温州最鲜明的城市基因、最突出的发展特色和最核心的竞争优势,将现代职业教育、新生代企业家培养等改革创新成熟经验上升为制度成果,提升青年人才引育与区域产业的匹配度,同时,进一步强化联系青年、服务青年机制,不断激发青年的奋斗热情,激活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内生动力。
编 辑: 张峻铭
责 编: 于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