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杨恒俊:乡村振兴有劲头 群众生活有奔头

《中国人大》全媒体记者 徐航

来源: 《中国人大》杂志2025年第7期  浏览字号:
  杨恒俊 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 江苏省靖江市新桥镇德胜中心村党委书记、德胜村党总支书记
  踏着春光,从北京回到工作岗位,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靖江市新桥镇德胜中心村党委书记、德胜村党总支书记杨恒俊便马不停蹄在德胜村会议中心召开宣讲会,第一时间把热乎乎的两会精神带给村民代表。“我们要全力贯彻总书记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作出的重要指示,为乡村全面振兴作贡献。”
  利用种植优势,德胜村打造特色农产品,实现品牌化经营。图为杨恒俊代表(右)与农户交谈。(代表供图)
  连日来,杨恒俊走访村辖区企业,向企业负责人传达总书记关于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讲话精神,鼓励企业加大创新力度,抓住政策机遇,实现高质量发展;农户最关心农业政策,他又走街串巷,向他们宣讲全国两会关于“三农”工作的内容,鼓励种粮大户积极应用新技术、新模式,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田间地头、工厂车间,大家纷纷热议全国两会,欣欣向荣的春风温暖人心。
  “别看德胜村现在发展蒸蒸日上,以前也是一穷二白。”德胜村地处靖江西南隅,位置偏僻、交通不便,一度发展落后。回忆起十多年前刚回到德胜村的情形,杨恒俊记忆犹新。
  过去一年种两季粮食,一季稻、一季麦,村民赚不到钱。为了加快村集体经济发展,杨恒俊自掏腰包,盘活存量土地,建成了2500多平方米的标准化厂房。走东家串西家,他与村民谈土地流转;拓销路拉项目,他四处招商引资。“党组织信任我,我就有责任和义务挖掉村里的‘穷根’,让村民过上好日子。”
  一次,杨恒俊到高邮市考察,发现当地的有机咸鸭蛋很有前景。杨恒俊眼前一亮:“这不是现成的项目吗?他们负责生产,我们负责销售。”借助自家经营的100多家超市,杨恒俊立刻组织人设计包装、申请注册“德胜村”商标,与高邮等地合作进行咸鸭蛋的生产销售,2个月就为村里增收40万元。
  筑巢引凤,关键在筑巢。钱包鼓了,还要把村民的幸福指数提上去。随着服装加工厂等企业在村民家门口落地,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不必千里迢迢外出打工。为了给“一老一小”提供更便捷的生活,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站等便民设施在德胜村拔地而起。围绕“文化强村、以德润村”的发展思路,杨恒俊在全村倡导“有德人、胜天下”的文化氛围,群众的生活更有奔头。
  从一个“后进村”蝶变为“致富村”,德胜村2024年社会总产值同比增长30%,村集体经营性收入提升18%,村民人均收入达6万元。杨恒俊满怀信心:“发展的成果是奋斗出来的。”
  土生土长的农村经历,赋予了杨恒俊对“三农”的无限深情。每年全国人代会召开前,在靖全国人大代表、省人大代表都会齐聚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基地议事厅,分享自己的建议初步设想,在热烈讨论中碰撞思维火花,进一步完善建议。“我们要乘着盐泰锡常宜铁路建设东风,深入推进跨江融合、抢抓长三角一体化国家重大战略机遇。”杨恒俊在“五级人大代表联动履职”座谈会上畅所欲言,征求各级人大代表的意见。
  2023年,他提交的“关于加强农村区域医疗中心建设 让优质服务普惠一方百姓的建议”被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确定为重点督办建议,并迅速取得了办理成效。在深入基层调研基础上,依托人大代表工作站,2024年,他组织开展了多场座谈交流,听取群众的心声,将11件建议带到了全国人代会,均得到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和答复。今年,围绕加大农村养老服务补短板力度、破解二手农机“报废难”等领域,他又提出了13件建议。
  “看到自己提的建议落地落实,我的履职信心和动力更足了。”作为全国人大代表履职7年多来,杨恒俊在全国人代会上提出了90余件建议。“人大代表是党和国家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我虽然是一名‘老代表’,但也时时刻刻以一名‘新代表’要求自己,认真履职尽责,积极回应人民群众期盼,把百姓心声带到人民大会堂,把国家声音及时传递到基层。” 
编 辑: 刘冬
责 编: 于浩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