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胡晓玲:“黄连”不苦 日子更甜
《中国人大》全媒体记者 丁子哲
胡晓玲 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 四川省宣汉县龙泉土家族乡黄连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
又是一年春来到,巴山蜀水锦绣绵延。四川省达州市宣汉县龙泉土家族乡黄连村青瓦木屋前人头攒动,围聚着不少村民。刚参加完全国人代会回到家乡的黄连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胡晓玲正在这里,以院坝会的方式,面对面向村民宣讲全国两会精神,传递信心和力量。
黄连村地处大巴山腹地,平均海拔1500米,幅员面积19.4平方公里,曾因盛产黄连而得名,却也因黄连味苦和村子偏远贫困,被称作“苦村”。“看到山,走一天,看到屋,走得哭”、“吃面糊糊,睡苞谷壳”这样的顺口溜更是反映了村民们过去的生活状态。
“让老百姓把日子过甜,把苦村变甜村,是我奋斗的目标。”作为从黄连村走出去的大学生,胡晓玲决定用返乡带领村民致富来反哺这片土地。2010年,她回到黄连村,当选为村支书,带领着黄连村一步一个脚印地脱离苦日子,一干就是15个年头。

图为胡晓玲代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四川省代表团全体会议。摄影/孙信志
“要想富,先修路。”为改善村里的基础设施,这些年来,黄连村陆续新建起30多公里的村道路。现在黄连村里不仅有市级的四好农村路,通村达户,还有直接修到村民家门口、产业基地的村路。这不仅让整个黄连村大变模样,也让村民出行更加便捷。
交通便利了,黄连也能更快地运输出去。“我们村以黄连命名是因为我们村黄连品质非常高,现在交通改善了,全国各地的中药材收购商都直接来我们村里收购黄连。”据胡晓玲介绍,曾经的苦黄连如今让村民们尝到了甜头,村里开始集中种植以黄连为主的中药材产业,还成为了“秦巴药库”道地药材主产地,村民人均年收入也随之提高了。
“发展特色产业必须因地制宜,不能墨守成规,这样才能带着村民实现弯道超车。”胡晓玲根据黄连村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引进了玫瑰种植和加工产业,在经过仔细的考察、研究以及前期的准备之后,村里开始试点玫瑰种植。胡晓玲说:“目前,我们通过集体产业作为引领和示范,如果这个模式发展得好,我们后期计划以集体作引领、村民为主体的形式去发展,这样村民的收入也能继续增加。”
不仅如此,借着巴山大峡谷文旅景区建设的难得机遇,乘着旅游业兴旺发展的东风,胡晓玲还带领着村民打造特色民宿。她与村“两委”干部一起,走深山、访农户、督建设。如今,山沟里一座座“土家新寨”拔地而起,成为了休闲观光旅游的好去处,村民们也实现了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的美好愿景。
当选全国人大代表后,胡晓玲所提的建议主要都是围绕着乡村振兴,尤其是偏远山区特色产业的发展。今年的全国人代会上,围绕加强乡村产业后续保障,她建议国家进一步加强对西部山区产业强链、补链、延链的政策倾斜帮扶,以产业旺促乡村兴。
除了产业发展,胡晓玲还心系乡村的其他事务。在农村污水治理方面,她多次前往宣汉县有关部门开展调研,并先后到云南、贵州等地多个村社学习先进经验。2023年她提出的“关于有效发挥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功能的建议”得到了生态环境部的积极回应,有关思路也被生态环境部吸纳到当时正在起草的《关于进一步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指导意见》等文件及工作安排部署中,有力推动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
胡晓玲介绍,如今黄连村结合盛产黄连和蜂蜜的特点,打造了“苦甜”文化标识,现在到黄连村去的游客,都会进行一次“苦甜”文化体验活动,先喝一口黄连水“忆苦”,再喝一杯蜂蜜水“思甜”。胡晓玲信心满满地说,她会继续努力,带领着村民们把日子越过越甜。
编 辑: 刘冬
责 编: 于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