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依法履职不断密切同人民群众联系
215名全国人大代表深入学习新修改的代表法

2025年第1期全国人大代表学习班近日在北京举办。
2025年第1期全国人大代表学习班近日在北京举办。
为帮助全国人大代表学习好贯彻好新修改的代表法,本期学习班采取了专题报告、履职交流、分组讨论等多种学习形式——这让来自33个选举单位的215名全国人大代表受益匪浅。
“通过系统学习新修改的代表法,我更加深刻领会‘坚持党的领导’这一政治属性,更加明确如何将全过程人民民主理念融入履职实践。”全国人大代表,河北省石家庄市桥西区人民检察院党组成员、副检察长陈莉娜说。
“作为一名人大代表,加强政治学习是代表履职的首要任务,加强业务知识学习是代表履职的基本要求,坚持学以致用、学用结合是充分发挥代表作用的有效途径。”全国人大代表,辽宁省朝阳县木头城子镇十家子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王颖说。
多位参加学习的全国人大代表表示,要把学习贯彻法律的政治要求摆在首位,着力强化依法履职意识,不断密切同人民群众的联系,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发挥人大职能作用,稳中求进推动人大工作高质量发展。
站稳政治立场
人大代表肩负党和人民的重托,是沉甸甸的政治责任。代表们一致表示,要站稳政治立场,履行政治责任,学习好贯彻好新修改的代表法。
全国人大代表、广西壮族自治区妇幼保健院副院长孙燕说,通过系统学习,自己更加充分认识到代表的性质和定位、权利和义务以及如何在会议期间和闭会期间履行代表职责,并自觉接受人民监督,“我将始终站稳政治立场,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干字当头、为民履职,坚定不移做政治上的明白人、事业发展的带头人、人民群众的贴心人、和谐社会的守护人”。
“学习好贯彻好新修改的代表法,必须准确理解人大代表的政治责任,要将政治责任记在心头、挺在前头。”全国人大代表、贵州省律师协会监事长朱山说。
全国人大代表、信阳农林学院茶学院原院长郭桂义表示,要持续加强政治理论和法律知识学习,夯实履职根基,真正做到党的工作重心在哪里、工作要求在哪里,自己作为代表的工作就跟进到哪里、职能作用就发挥到哪里。
“作为人大代表,必须时刻把政治方向摆在第一位。要带头学习贯彻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在代表履职过程中作为方向指南,在联系群众过程中时时谨记。”全国人大代表、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红寺堡区红寺堡镇玉池村村民马慧娟说。
提升履职能力
新修改的代表法进一步健全代表履职规范的制度机制,支持和保障代表忠实代表人民的利益和意志,依法参加行使国家权力。
从当选全国人大代表那天起,天津港第一港埠有限公司拖头队副队长成卫东就告诫自己,要增强使命感责任感,在学习和实践中不断提高政治站位,增强履职能力,积极担当尽责,不辜负党和人民的期望和重托。
“还记得当选全国人大代表之初,我在履职过程中暴露出经验欠缺、抓点不准等短板。各级人大组织开展的有针对性的培训学习、走访调研,帮助我打牢了履职尽责的理论功底和素质基础。”成卫东说,只有不断提升履职能力,才能当好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之间的“连心桥”。
全国人大代表、湖南省长沙市公安局治安管理支队危险爆炸物品管理大队警务技术三级主任刘义新深知,人大代表不仅要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还要具备较高的政治素养和业务能力。
“在履职过程中,我认真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国家法律法规以及人大工作的相关知识,努力提升自己的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利用参加执法检查、专题调研等机会,深入学习相关法律法规。积极参加各类培训和学习交流活动,丰富联系群众的内容和形式。”刘义新说,只有持续加强学习,提升履职能力,才能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
密切联系群众
密切联系人民群众,是人大代表依法履职、发挥作用的重要途径和基础。
自当选全国人大代表以来,重庆市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桃花源街道天山堡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冉慧坚持把基层当作履职的“第一课堂”,每年闭会期间,都会以问题为导向开展调研,深入田间地头、社区村落,听听群众的心声,谈谈改革带来的变化。
“只有这样,才能真实记录群众对产业发展、生态治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等方面的看法,形成高质量的建议,进而把基层群众的真实声音带上全国人大会议。只有深入群众,才能充分发挥代表的桥梁纽带作用,彰显代表履职为民的本色。”冉慧说。
在履职过程中,来自陕西省柞水县公安局的全国人大代表郭淑琴,将日常基础警务与基层人大代表联络站结合,每月至少拿出两天时间——用1天时间进社区开展“警民恳谈会”,收集群众对社会治安方面的意见建议,建立台账分类处理;用1天时间进基层代表联络站,通过代表接待日收集意见建议。
郭淑琴还通过警民微信群、代表信箱、走访选民等方式,进一步拓宽与群众沟通的渠道,深入了解他们在就业、教育、医疗等方面的困难和期望,提出建议。“在未来的工作中,我将继续以‘脚下有泥土、心中有人民’的作风,扎根警务实战,挖掘履职线索,在守护平安与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道路上砥砺前行。”
增进民生福祉
长期以来,人大代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充分吸纳民意、汇集民智,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推动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依法维护人民权益、增进民生福祉。
陈莉娜严格落实代表法关于“密切联系群众”的要求,创新搭建“线上+线下”双轨沟通平台。线下推行“田间问策”工作法,每周深入社区、企业开展走访,通过“代表接待日”“夜访议事会”等形式,累计收集群众诉求200余条,推动解决养老服务、教育医疗等民生问题32件。
在2024年防汛期间,陈莉娜带头依法办理京港澳高速公路京石段北侧桥下河堤遭受洪水重创案件,通过磋商方式督促行政主管部门对沙河特大桥的河堤与400余根桥桩进行了加固拓宽,从而保障京港澳高速公路的安全运行及沙河的补水、行洪安全,有效维护了公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公共利益,彰显了“民有所呼、我有所应”的责任担当。
在全国人大代表、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创新发展战略研究所所长伊彤看来,代表建议的高质量,对于推动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至关重要。
“提高代表建议的质量,要注重加强政治理论和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把握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热点难点问题,保证所提建议符合党和国家的战略方针政策;要注重反映民意诉求,结合必要的案头工作和实地调研,为相关立法奠定坚实的民意基础;要充分利用本职工作的优势,发挥专业水平,提出有利于当前行业发展的合理化措施建议。”伊彤说。(记者 蒲晓磊)
编 辑: 夏红真
责 编: 于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