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吴金笔:创新做好基层治理“加减法”

《中国人大》全媒体记者 冯添 张钰钗

来源: 中国人大网  浏览字号:
  吴金笔 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福建省南安市省新镇省身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
  从曾经当地有名的“问题村”,变成远近闻名的“先进村”,福建省南安市省身村何以蝶变?
  “挑起担子就要干出样子,要对得起党员的身份,对得起村民的信任,让村民过上幸福生活。”全国人大代表,省身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吴金笔告诉记者。
  省身村是南安市省新镇第一大建制村,共有村民9000多人。1972年,吴金笔在这里出生,父辈们都是满腿泥巴的劳动人民。完成学业后,吴金笔选择到外地打拼事业,逐渐闯出了一番天地,也打开了他的眼界。然而,每次回到省身村,吴金笔看到自己“生于斯长于斯”的家乡发展滞后,就下定了要把家乡建设好的决心。
  2012年村级组织换届之际,乡亲们看准了吴金笔思维超前、办事公道,便推举他成为“领头雁”。
  那时的省身村,产业单一、经济薄弱,负债达百万元,村容杂乱,老旧房屋坍塌、空地杂物垃圾堆积。路在何方?在外打拼多年,吴金笔深知技术、创新、资金和基础设施建设对于发展的重要性。
  吴金笔上任后,邀请省级专家编制村庄规划,依托交通区位突出、村内企业多等优势,引进了“南金苗圃”;以土地入股的形式成立了养殖合作社,带动周边200多户群众增收;整理集约可建设用地,投建厂房2000余平方米用于出租,逐步盘活壮大了集体经济。打通环村道路,拆除整治露天旱厕、危房,实施檀溪整治提升工程,推进“党建+”邻里中心建设,一桩桩贴近群众的民生事项,让村民获得感满满。
  自2018年当选全国人大代表,吴金笔坚持每月走访调研,倾听传递一线社情民意。近年来,他在调研中发现,一些地方治理面临基层矛盾纠纷调处机制有待健全、治理中坚力量流失缺位、乡风文明有待提升等问题。
  吴金笔认为,服务群众不是机械地将各种便民服务功能叠加,而是要真正从群众所需出发,用心用情、一村一策地做好规划设计和运营服务。
  “基层治理要做好‘减法’和‘加法’,才能更好聚人心、强基层。”吴金笔说。
  做好“加法”,就是关注群众新的需求,做好一老一少服务等群众关心事。从养老院到长者食堂,从邻里茶话室到百姓书房,从农耕体验园到儿童游乐区,省身村整合各类便民服务设施新建的邻里中心已成为群众茶余饭后的好去处。
  做好“减法”,就是将多种资源下沉,集中融入基层治理体系。在省身村,人大代表联络室、政协委员联络室、邻里警务室等多部门阵地都入驻了村里的邻里中心,实现信息共通、资源共享、纠纷共调,“一站式”解决群众烦心事。
  “每周的选民说事日,我都会收集群众反映的一些操心事、烦心事和揪心事,这些年帮助群众调解矛盾纠纷已经多达上百件了,这也为了解民意、扎实履职打下坚实基础。”履职以来,吴金笔坚持把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作为工作重点,广泛收集社情民意、倾听群众呼声,根据联系群众工作情况,努力多建发展之言、多献务实之策。
  今年,吴金笔依然着眼于“三农建设”问题,即将带到人民大会堂的建议与广大农民利益密切相关。对于未来的履职,吴金笔信心坚定:“我将多为农民发声,为乡村振兴贡献一份力。”
吴金笔代表(右一)在邻里中心倾听群众建议。(代表供图)
编 辑: 张峻铭
责 编: 于浩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