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陈大伟:电仪车间里钻研出的“履职经”
《中国人大》全媒体记者 张玮琦
陈大伟 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安徽昊源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电仪车间主任
电仪车间的实验室里,各式各样仪表类工具前,一身蓝色工装的陈大伟正在指导同事们调试设备。这是他工作中最为常见的场景之一。
“安全是化工生产的生命线。作为电仪车间的技术人员,保障生产过程的安全可靠是我们的重要职责。”陈大伟介绍,“仪表监测性能的一小步提升,对于提高生产效率、节约生产成本都大有裨益。”
1992年,陈大伟中专毕业后回到家乡阜阳,成为安徽昊源化工集团电仪车间技术人员的一份子。从日常检修生产设备做起,到监控生产现场的设备运行情况,再到攻克计量仪表技术难题,提升设备工作性能……33年的时间里,陈大伟立足工作岗位刻苦钻研,时刻关注技术创新和生产安全,努力提升设备的自控率。时间流转中,手里的操作工具从万用表变成了全自动化设备,陈大伟也从普通的基层一线工人成长为企业技术攻关领头人。手握国家实用新型专利12项,发明专利1项,先后获得国家级技能大师、安徽省江淮杰出工匠、全国技术能手等多项荣誉,这些都是他潜心钻研的最好证明。
在单位,陈大伟是技术大师,更是工友们的“好老师”。依托“陈大伟大师工作室”,他开展形式多样的技能培训活动,竭尽所能把自己的一身好本领技艺传授给年轻人。通过发挥“传帮带”作用,陈大伟及其团队累计培养出了120多名高级工,80多名技师以及5名高级技师。除了在岗位上发光发热,陈大伟还在阜阳市职业技术学院参与教学,“努力把自己的技术和经验传给年轻一代”。
2023年当选全国人大代表后,陈大伟把工作上的那股钻研劲儿也带到了履职中。“人大代表不只是荣誉,也是一种责任。”陈大伟坦言,“要尽自己的最大努力,当好党和国家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
陈大伟的点滴努力在他的履职过程中得到了体现。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陈大伟提出了“关于提升乡镇消防安全治理能力大力改善乡村消防安全环境的建议”。“2018年秋收那阵子,我目睹了农田里的一场大火,但当时消防队离村子太远,赶到时火已经都烧完了。”陈大伟回忆,“农村消防建设基础薄弱,加强宣传教育、培训引导至关重要。”他建议国家层面出台指导意见,加强乡镇消防安全组织体系建设,建立情况通报、信息共享、联合执法等协作机制。
这件建议受到有关部门高度重视。在充分吸纳陈大伟提出的意见建议的基础上,2023年10月,国家十三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全面推进地方政府专职消防队伍建设发展的意见》,全面推进提升基层消防安全治理能力。值得一提的是,这件建议也被列入了全国人大常委会代表工作委员会发布的十个高质量审议代表议案办理代表建议典型案例。
陈大伟认为,他代表的正是千千万万奋斗在一线的劳动者。在走访了多家企业、多位工友的基础上,2024年人代会,陈大伟提交了关于提高高技能人才的待遇、社会地位的建议。2024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推动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走深走实。
学之愈深,知之愈明,行之愈远。在陈大伟看来,自己在履职方面还需要更多的摸索钻研:“肩负使命就要勇于担当、不负期盼,在即将到来的2025年全国人代会上,我将继续用心用情诠释新时代人大代表人民至上的履职风采,为传递民声民意、助力行业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

陈大伟代表(前排左一)在指导同事们检测设备。(代表供图)
编 辑: 张峻铭
责 编: 于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