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张德斌:建议“金点子”结出群众满意“金果子”
《中国人大》全媒体记者 王萍
张德斌 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 辽宁省大连市普兰店区杨树房街道战家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

张德斌代表向记者介绍战家村创新建设的分布式光伏电站。摄影/徐航
“2024年,国家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取得扎实成绩,农民得到了更多实惠。我们战家村的日子也越过越红火。如今,走进战家村,处处可见规模化、集约化、机械化的现代农业经营亮点,昔日的乡村旧貌已换上新颜。”走进辽宁省大连市普兰店区杨树房街道战家村,村民们向记者介绍着乡村的幸福生活,并由衷夸赞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张德斌。
张德斌曾在城市打拼多年,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却放弃优越的工作条件,回到家乡投身美丽乡村建设。10多年来,正是他带领全村1600多名乡亲想办法、搞创新,从传统农业到电子商务,从传统种植结构到新品种引进,从传统管理模式到现代农业管理,蹚出一条适合战家村的致富路子,把方圆5.359平方公里的战家村,建设成远近闻名的全国文明村、示范村。这里景观优美、环境整洁、硬化道路直通家家户户,缤纷彩绘装点村舍院墙,高清视频监控系统明察秋毫,无人机施肥打药、守卫巡航,新能源产业方兴未艾,手机一点,广场上灯光音响立即启动……智慧化乡村的盛景令人感慨万千。
在推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张德斌总有思路创新的妙招,因而被乡亲们称为“点子书记”。2014年,张德斌自学知识、自行设计施工,兴建起20千瓦分布式光伏电站,不但很快收回成本,每年还为村集体增加近4万元收入。他开阔的思路、有效的举措,让村民心服口服,并为周边不少村镇陆续发展新能源产业起到了良好的带头作用。
2018年10月,战家村全面完成农村集体资产产权制度改革,成为辽宁省“股改第一村”,并盘活村废弃校舍,兴建辽宁省实用人才培训基地。
张德斌还将师资人才库扩容,涵盖大专院校科研人员、各级党校讲师、优秀村(社区)书记、政府职能部门干部等领域,使基地有能力按照培养需求提供相应培训服务。自2023年4月正式运营至今,基地已开展了11个班次、1500余人次的培训服务,实现营业收入60多万元,增加就业岗位近百个。
当选为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的张德斌将他的聪明才智与实干倾注到代表履职中。2024年全国人代会期间,张德斌提出关于加大对东北丘陵地区高标准农田建设支持力度的建议。张德斌调研发现,作为东北典型的坡多、土薄、缺水的丘陵地区之一,大连有永久基本农田479万亩,已建成高标准农田202.3万亩。剩余近277万亩耕地中,除了50万亩左右是土地平整、水资源较为充分地块外,其余多为丘陵坡地。
张德斌建议,一方面,农业农村部、财政部加大东北丘陵地区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支持力度,进一步提高中央资金补助标准,有效发挥高标准农田“稳农业”的基础保障作用。另一方面,农业农村部提高东北丘陵地区亩均补助标准,对于开发成本高、施工难度大、工程量大的地区,适当提高亩均补助标准。
让张德斌振奋的是,他提出的这件建议被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列入“关于提升高标准农田建设质量,夯实国家粮食安全根基”重点督办建议选题。张德斌告诉记者,提交完建议之后,农业农村部相关负责同志第一时间跟他进行沟通并保持密切联系,邀请他参加相关座谈会,并前往全国多个有代表性的地方进行调研。农业农村部以建议办理为契机,把高质量办理和高质量建设贯通起来,不断提高高标准农田建设成效。
“一份来自田间的建议被重点督办,并有力推动高标准农田建设,这让我切身感受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体会到什么是人民当家作主,全过程人民民主触手可及、真实管用。”张德斌由衷地表示,“乡村振兴是一场持久战,我将脚踏实地继续耕耘在乡村一线,不懈奋斗,酝酿更多‘金点子’,激发全体村民共同参与乡村振兴的活力,不断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编 辑: 刘冬
责 编: 于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