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汪其德:打造产业“金名片” 当好致富“领头羊”

《中国人大》全媒体记者 舒颖 见习记者 李欣宇

来源: 中国人大网  浏览字号:
  汪其德 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四川省巴中市南江五郎黄羊养殖专业合作社理事长
  2024年6月27日9时10分,D5133次动车组列车从四川省巴中东站驶出,这标志着革命老区巴中结束了不通高铁的历史。对此,来自巴中市的南江五郎黄羊养殖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汪其德兴奋不已。自2013年至今,他已连任三届全国人大代表,曾连续多年围绕革命老区巴中的大交通建设提出建议。
  “最近十年,老区人民的航空梦、高铁梦、县县通高速梦都实现了!我们发自内心地说中国共产党好、中国共产党伟大。”回顾这些年的交通变化,汪其德仍难掩激动,“过去村民要走几十公里山路把羊赶下山,直到有公路的地方才能售卖,最远的人家往返要花10多个小时。现在汽车开到每个村都没问题。”
  汪其德口中的“羊”是南江黄羊,食百草、饮山泉、舔硒土,被喻为大巴山行走的“黄金”。2006年,在外创业已小有成的汪其德发现,福建一带有着春节祭拜的民俗,对于南江黄羊很是热衷。
  这让汪其德既惊喜又失落。自己家乡的羊儿名声在外,奇货可居,可在贫苦的老家却没人知道,这叫什么事?汪其德踌躇苦思,最终下定决心回到家乡,拿出所有积蓄,创办南江五郎黄羊养殖专业合作社,发动周边群众养殖黄羊。
  针对贫困农户资金短缺的实际,汪其德向其无偿提供1只公羊和20只能繁母羊。两年期满后,农户归还等量或等价的羊,增重收入、繁殖小羊收益归农户所有。这种“借羊还羊”的模式也入选了“全球减贫最佳案例”。
  任何事业的发展都不是一帆风顺的,挫折和艰难总是伴随其间。集中养殖后,汪其德发现南江黄羊出现抗病力减退、成长周期延长、繁殖胎系降低等问题。为此,他自费到高校系统学习黄羊养殖技术,并与有关科研单位建立合作关系,聘请专家教授开展技术合作,使得南江黄羊育种技术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为了保证销路畅通,汪其德还建立了黄羊加工厂 ,扩展深加工产业链,增加产品附加值,不断延伸产业链,利用电商平台开展线上经营。
  汪其德自己都没想到的是,随着加工能力的不断拓展,一只羊可以分解出羊肉、羊排、羊筋、羊蹄、羊血等上百个种类的产品,可以制作成羊肉干、羊肉酱、羊肉香肠、手撕羊肉等30多类休闲食品。
  截至2024年,汪其德创办的南江五郎黄羊养殖专业合作社已经发展成为集养殖、加工、文化旅游于一体的产业化龙头企业,带动28个乡镇1万余户群众养殖黄羊,成为当地群众增收致富的一张“金名片”。
  2025年,是汪其德回到南江的第18年,也是他作为全国人大代表履职的第13年。“当代表的这些年,感觉自己像在一所大学深造,不论是思想觉悟还是能力水平都提升不少。”汪其德告诉记者,他也很珍惜自己的履职时光,希望能够不负重托,更好发挥作用。
  13年来,汪其德经常走入农家院户、企业车间等,面对面听取群众意见,围绕乡村发展、基础设施完善、老区建设等方面提出建议80多件。当创建国家旅游示范区、支持革命老区生态文明建设、支持革命老区特色农业发展等反映群众需求渴望的建议,真切地变成一个个现实举措时,汪其德的幸福感油然而生。
  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召开在即,汪其德正在抓紧完善自己的议案建议。“每一次去人民大会堂参加全国人代会,我都会有不同的感受。”汪其德说,他迫不及待地想去听一听政府工作报告将传递出哪些新的“好声音”、国家立法将有哪些新动向,更好聚焦新使命、新任务依法履职作贡献。
汪其德代表在四川代表团驻地准备议案建议。(代表供图)
编 辑: 张峻铭
责 编: 刘静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