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邢卫兵:传承红色初心 发展生态旅游
《中国人大》全媒体记者 王萍
邢卫兵 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北京市门头沟区妙峰山镇炭厂村党支部书记
从北京市门头沟城区沿着永定河一路向西,穿过妙峰山镇集镇,炭厂村就在这条路的深处,被四周高山包围着。
见到全国人大代表、炭厂村党支部书记邢卫兵时,他刚入户走访回来。“全国人代会马上就要召开了,我要抓紧时间,进一步了解村民们的想法。”邢卫兵说,“反映基层群众的声音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
邢卫兵向记者娓娓道来炭厂村的生态富民故事:从烧炭业向大农业、林果业,最终向生态旅游业转型,让村民端上绿色“金饭碗”;别上扩音器,村支书当起景区“导游”向游客推介神泉峡景区;发展精品民宿,打造精品文化旅游小镇等。
在2023年的海河“23·7”流域性特大洪水灾害中,门头沟的不少村庄都受到不小冲击,炭厂村就是其中之一。暴雨一度让美丽的炭厂村满目疮痍,邢卫兵带领村“两委”和包村干部积极妥善应对,让党旗在风雨中高高飘扬。在全村人的共同努力下,村里受损严重的神泉峡景区已重新开放。
如今,夏季,村内泉水潺潺,睡莲浮动,岸柳婆娑;冬季,冰瀑满山,晶莹洁白,风光独特,村民用勤劳和智慧织就炭厂村的锦绣未来。邢卫兵说,文旅产业是妙峰山镇的主导产业,也是全镇各村集体经济壮大和村民增收致富的主要来源。炭厂村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坚持走“红色引领、绿色发展”道路,红色文化已成为炭厂村发展的特色所在。
炭厂村在神泉峡景区内精心打造了红色文化体验景区,还建立“红色文化纪念馆”,加入声光效果的革命者铜像、展板、电子解说、沙盘等多样化方式,向游客生动讲述“大缸藏粮埋地下,军民鱼水一家亲”、“赶毛驴卖炭,支持游击战”等革命年代的红色故事。
“让游客在游览绿水青山的同时接受一次沉浸式的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感知炭厂村村民曾为革命献出的一腔热血。”邢卫兵动情地说,炭厂村有讲不完的红色历史、革命故事,要助力红色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让红色精神发扬光大。
邢卫兵的这些创新不仅让村民的生活在发展乡村旅游中越过越红火,还收获了村民和游客们的一致称赞。“保存历史之人,与历史一样宝贵。让更多人知道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邢书记是精神传承者的典范。”
成为全国人大代表后,邢卫兵把目光投向经济社会发展的多个方面,在2023年、2024年全国人代会上,结合调研和思考先后就点状用地、乡村振兴、水库蓄水能力建设等主题提出建议。
“因为我们村发展生态旅游,所以每到一个地方调研,我也会对当地的旅游发展有更多关注。”邢卫兵说。
调研时,邢卫兵发现,部分乡村原本生态环境、交通条件都不错,但景区配套设施跟不上,旅游发展效果达不到预期。
“如果能够加大政策和资金支持,进一步提升这些地方的配套设施建设水平,当地的旅游产业就能得到更好发展,更多群众就能把生态旅游的饭碗端得更牢。”邢卫兵说。
“要多观察、勤琢磨,为群众发好声、办好事,履行好人民赋予我的权力。”这是邢卫兵的履职体会,也是他不懈的追求。
说起未来的发展,邢卫兵信心满满。“炭厂村在景区经营、民宿产业、基础设施等多个方面都在稳步发展,为北京推动‘百村示范、千村振兴’工程,打造‘诗情画意门头沟’品牌加油助力。”
邢卫兵介绍,大力发展文旅产业是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有效路径,他将在2025年全国人代会上围绕乡村旅游提出相关建议,助力更多的乡村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势能。

2023年3月,邢卫兵代表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期间接受采访。(代表供图)
编 辑: 张峻铭
责 编: 刘静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