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赵宗合:匠心精诚 为产业工人鼓与呼
《中国人大》全媒体记者 徐航
赵宗合 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一冶钢构有限公司焊接培训中心电焊工、技能指导教师
“左右夹角成90度,上下夹角在70-90度之间,确保手臂缓缓跟随焊条熔化的速度稳定送进,动作不要变形……”一身蓝色工服,头戴焊接面罩,双手操作之处火花四射,一米八几的大高个让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一冶钢构有限公司焊接培训中心电焊工、技能指导教师赵宗合在人群中格外显眼。
“我以前没有接触过一点焊工知识,也没有实际操作过,可以称得上完完全全的‘菜鸟’。但是既然选择了从事焊接工作,就要做到干一行爱一行、干一行精一行。”透过五颜六色的焊光,看到别人完成一件件精美的焊接构件,赵宗合羡慕不已。
没有入门知识,赵宗合抓住一切机会钻研专业理论;不能立刻实际操作,他站在老师傅身后仔细揣摩技巧;遇到难题,他反复琢磨,一定要找到解决方法。虽然不是专业焊工出身,短短两三年,赵宗合就能独当一面,焊接出各种构件。
“有的焊接点空间很小,我要钻进去焊接。我个子大,不容易转身。有时候一个弓着腰、低着头的动作要保持好几个小时,出来时一身的粉尘污垢。”赵宗合从来没有抱怨过苦和累。多年来,他总是主动挑战工作环境差、焊接难度大的岗位。
液化天然气体积小,便于储存和运输。相比普通钢材制作的液化天然气罐,采用九镍钢制作的罐体坚固耐用得多。然而这种看似完美的材料却让赵宗合在焊接时犯了难——相比普通钢材,九镍钢在焊接过程中极易出现裂纹。
攻坚之路充满荆棘。由于九镍钢焊接在国内外都是极难掌握的操作,赵宗合几乎没有经验可以借鉴。为了攻克九镍钢焊接出现裂纹的难题,他带领团队焊接不同参数的试板,调整焊接电流、速度或层道数。“最终我们发现,焊接收弧之处电弧一灭,热胀冷缩,就是容易出现裂纹的位置。我们的解决办法就是不要在原地收弧,相比正常焊接速度再快一点,在热接头还没完全冷却之前快速更换接头,就能尽量避免产生裂纹。”
从入门到出师,从初出茅庐的新人到桃李遍布焊接行业的老师傅,经赵宗合之手焊接的项目不计其数。大到跨海大桥、航空风洞等大国重器,小至焊缝焊点、微小构件的锥刀之末,赵宗合也在千锤百炼中淬炼成钢。他认为,勤学苦练是唯一的“法宝”;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是不竭的动力。
电焊温度可以高到上千度,比电焊更炽热的是赵宗合为产业工人队伍鼓与呼的热情。
作为一名来自基层工人队伍的人大代表,赵宗合一直非常关心技能人才的培养与发展。工作之余,赵宗合经常到职业院校传授焊接技艺、与师生拉家常。他发现,职业院校更注重培养理论知识,技能培训操作方面稍显欠缺。学生工作后,不能快速胜任工作岗位,仍需在单位接受一段时间的系统培训,才能投入正式生产工作中。
为此,赵宗合提出了关于推进国家级技能培训中心建设的建议。“职业技能培训是有效提升劳动者素质和就业能力的重要手段,能够帮助劳动者获得或提高特定职业技能,有助于初次就业的劳动者顺利实现就业、下岗失业人员尽快实现再就业,缓解政府保障就业的压力;有助于在职职工提高技术等级或者实现一专多能,提高适应岗位的能力,增强就业的稳定性。对于企业而言,加强职工职业技能培训可以开发职工智慧潜能,激发职工创新欲望,提升企业的劳动绩效,增强所提供产品、服务的市场竞争力,巩固提升企业在所在领域的市场地位。”
“2025年全国人代会上,我还想围绕技能人才培养以及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建设等方面提出建议,希望为产业工人队伍壮大发出人大代表的声音。”赵宗合说。

从事焊接工作25年,赵宗合代表(中)在攻坚克难的同时,还培养出了众多焊接人才。(代表供图)
编 辑: 张峻铭
责 编: 刘静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