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首位盲人全国人大代表王永澄的三次“触摸”

王永澄代表在福建代表团小组会议上认真审议报告。
3月9日上午,北京国二招宾馆内,暖意融融。此刻,出席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的福建代表团正在审议大会有关工作报告。临近上午11时30分,会议结束。首位盲人全国人大代表王永澄,在妻子的搀扶下缓缓走出会场,回到驻地房间。记者应邀随行进入,倾听王永澄当选全国人大代表以来的“指尖履职”故事。
王永澄来自福建三明,年轻时因一次意外事故双目失明,后来成为一名盲人按摩师。2023年,他当选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是唯一一位盲人代表。
作为盲人代表,王永澄要靠“摸读”走好履职的第一步。为此,他得到了让他“惊喜”不断的特殊照顾。在聊天中,王永澄说,当选代表以来,有三次“触摸”瞬间让他难以忘怀,不由感慨:“这就是‘摸得着’的民主!”

王永澄代表在专门为他准备的盲文笔记本上整理笔记,为审议报告做准备。
“触摸”一份答复,让他好奇激动
2023年,是王永澄履职的第一年。当年,他为盲人群体代言,提出4件代表建议。同年11月,王永澄收到全国人大代表工作历史上首次制作的盲文版代表建议答复。
“当时,我很好奇,也很激动,拿到盲文版建议答复后,我反复摸读!”王永澄回忆说,当时,全国人大常委会代表工作委员会会同教育部、国家卫健委、国铁集团、中国残联4家代表建议承办单位,专程赴福建送交4份盲文版代表建议答复,“当时,这4个部门的有关负责同志和我交流,问我满不满意,问得很仔细,我说非常满意!”
其中,王永澄提出的《关于为随班就读低视力学生出版大字教材的建议》,教育部高度重视,支持推动教材出版单位从2023年秋季起,自起始年级逐年出版普校大字版教材。
“我今年提交的建议有一件就是关于盲人的。近年来,盲人医疗按摩工作虽然取得了很大成效,但有关政策落实还不够到位,盲人医疗按摩人员还很难进入医疗机构执业……”王永澄对盲人群体始终牵挂在心,也期待着早日“摸”到这一建议的答复。
“触摸”一份报告,让他“不敢相信”
2024年3月5日上午,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在北京开幕。在人民大会堂,王永澄拿到了一份首次亮相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盲文版政府工作报告。
“能摸读到第一份盲文版政府工作报告,是种什么感受?”对于记者的提问,王永澄直言,“当然很激动,总理在台上讲,我用指尖触摸,以指代眼。所以当时我就说,这就是‘摸得着’的民主!”
这份盲文版政府工作报告又是如何制作而成的?面对记者的好奇,王永澄顿时打开了话匣子,“盲文版报告的目录要不要做?下面的页码要不要打出来?在某个段落要不要设置分解?”回忆起盲文版报告制作之初,王永澄说,有关部门很早就在征求他的意见,目的是更好地方便他“摸”。
“他们还问我,报告打一面的还是打两面的?当时,我就说打两面的,免得浪费纸!”王永澄对这个特别的细节记忆犹新。
王永澄说,为制作这份盲文版政府工作报告,当时还成立了一个制作专班。“当时,不敢相信还会有盲文版政府工作报告,因为在近3000名全国人大代表中,就我一个盲人,在制作过程中,要把汉文打出来,再印成盲文,之后还要校对、装订等等,背后要花多少精力财力物力啊!”王永澄表示,盲文版报告制作过程让他很感动,也让他很感慨,“这就是全过程人民民主,一个都不能落下!”
“就在去年全国两会期间,我的盲人朋友问我,真的有盲文版政府工作报告吗?里面有没有讲到残疾人?我说有啊!很多!包括残疾人就业、教育、托养等等。”当时,和朋友说起这份盲文版报告,王永澄底气十足。
值得关注的是,今年全国两会,盲文版政府工作报告首次向全国政协委员提供,随之而来的是,“摸得着”的民主不断呈现出“看得见”的微场景。
“触摸”一部法律,让他吃下“定心丸”
进入王永澄的房间,桌子上的盲文版代表法修正草案和代表法修改前后对照表赫然在目。审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法修正草案,是今年全国人代会的一项议程。
通过“摸读”,王永澄真切感受到了这部法律的温度。“代表法修正草案第125页第54条专门写道:身体残疾或者其他行动不便的代表执行代表职务时,有关部门应当根据需要给予必要的帮助和照顾。”这是新修改的代表法中新增加的一条内容,面对记者,王永澄逐字清晰地背了出来。
“这反映了党中央和全国人大对我们履职无微不至的关怀,更重要的是,现在要以法律的形式来确认对我们履职的保障,这让我们吃下了‘定心丸’。”王永澄被“第54条”深深触动,“我背后是8500万残疾人兄弟姐妹,为他们履好职,需要这样的法律‘撑腰’!”
从当初“触摸”一份答复,到“触摸”一份报告,再到如今“触摸”一部法律,履职以来,王永澄“指尖”划过之处,皆是我国全过程人民民主不断行进的风景,其“行进”的动力根源于我们骨子里更加坚定的制度自信。
“刚报到时,我就‘摸’到一个惊喜。”和王永澄道别时,他特意拿起今年大会给他发的手提公文包,里面有两本专门为他准备的盲文笔记本,公文包上还挂着一个让他十分看重的名牌,“这个名牌一面是我的汉文名字,另一面还刺着我的盲文名字,这个确实很暖心,能让我时刻‘摸’到自己的身份!”
在这个春天的盛会里,王永澄从一个公文包上很是意外地“摸”到了“自己”,这对他来说,“摸”到的是一个坐标、一个归处。
有了归处,方能更好地出发。
今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规划指出,提升残疾人关爱服务水平,切实保障残疾人群体发展权利和机会。作为首位盲人代表,在“十四五”规划收官的非凡之年,王永澄深知自己肩负着独特的职责使命,“除了盲人医疗按摩人员就业问题外,今年我还重点关注公共文化机构视障文化服务、无障碍环境建设进校园、国家通用手语和通用盲文的法律地位等问题。”
新的春天,王永澄将带着那个有“名”的公文包,继续“摸”索再出发。
编 辑: 夏红真
责 编: 于浩